躲在厅外阴凉处的十几个戈什哈和几个仆人模样的人,只是远远地不时探头探脑地向厅内张望着。
一旦老者有事情,这些人中,就会立刻有人跑过去听命。
偶尔来往的戈什哈和杂役、仆人等人,在经过厅附近时,都如履薄冰般轻手轻脚地快速通过,生怕惊扰了老者。
这高大老者不是别人,正是前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现为两广总督的一品大员李鸿章。
甲午战后,李鸿章失去了赖以支撑权威的北洋海军,加上主和辱国,受到群议指责,因而奉旨入阁办事,被解除了位居二十五年之久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职务,投置闲散。
光绪二十四年七月,李鸿章更被慈禧太后逐出总署,“未预机要”,“杜门却扫”。
随即“养闲京师”,郁郁寡欢。直到去年十月,他才被清廷任命署理两广的总督,“奉懿旨捕康、梁”,镇压保皇党。
李鸿章抵穗视事后,一面“奉职而行”,逮捕保皇党人罗赞新等三人家属;一面“曲为保全”,预留地步,推迟平毁康、梁二人的祖坟,并暗中与康、梁保持书信往来。
李鸿章在厅内,已经足足呆了有一个时辰了。
由于天气的原因,最近一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在处理完公事后,到厅里休息纳凉,阅读前一段时日的上海和香港的报纸。
由于地域的原因,李鸿章虽然贵为两广总督,可也看不到这两地当天的报纸,甚至他看到上海最新的报纸的,在时间上,还要比香港报刊要晚上几天。
只是李鸿章今天一大早,就扔下公事,独自一人早早来到厅里。
这里,现在已经成了他办理私密公私事情的场所。
厅里,现在已经设置了书案,这里有最近几个月以来,刊载直隶军情的所有上海和香港的报纸。
李鸿章似乎在思索着什么事情,时而驻足凝眉不语,是而又快步走回书案前,快速翻捡着上海和香港的报纸,差找到他已经不知阅读多少遍,甚至还用红笔标出的内容后,再次认真阅读,有时甚至还会找出香港和上海的报纸互相对照。
然后微阖双目,细心思索,似乎想要从字里行间,努力找到最真实的真相。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在厅外面的甬道上响起,李鸿章不由张开双目,看向厅外。
走进来的是一高一矮两个穿着官服的中年官员。
高个子官员叫杨士骧,现为翰林编修,是光绪十二年进士,字萍石,号莲府,安徽泗州人。
杨士骧今年四十岁,为人颇为干练,这次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