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管生产的辛爱国,用带着激动的声音给李月轩介绍。
“不错,很不错!就目前来看,一天120根枪管,足够满足我们一线跟二线兵工厂的需求了!光是你这边,一个月就3000多根枪管了,咱们目前没那么大的产能,根本就用不完!”李月轩在汇报上来的资料中已经了解过了,但是实地看一下,还是很满意现在的效率。
现在还在大量的生产八一式马步枪,这些枪管刚好就给栓动步枪的生产了,甚至还能辐射到脑沟兵工厂等地。梁家村?自己造的就够用了。
“不好的地方也有,就是到了冬天河水会冻结,就没办法干活了!”辛爱国在边上小声的说道。
“哈哈,你还能让天气改变不成?继续生产吧,目前我们还用不了这么多枪管,多余的产品,刚好留给冬天用!”李月轩说完,就向南边走,他要去看看弹壳的生产情况。相比较一个小水车就带动一台机器的情况,弹壳生产这边的水车就大了好几倍,提水的功能也是在这边。
水轮足够大,转动时候的动力就足够的大,慢一些也无所谓,敲打弹壳也不需要太快的频率。所以,走进了这些厂房,李月轩就见到被一根木质主轴带动的锤头在上下敲打,把一块块铜板敲打成需要的样子。
这边的弹壳生产,用的是李月轩提出的第二个方案,一台机器,一次能把10快铜板敲打成弹壳。当然,这需要一次次的更换机器,才能最终弹壳成型。最后一道工序下来的弹壳,在检测合格后,会送去钻孔,完成最终的生产。
“厂长,在经过多次的失败跟试验后,我们就得到了这一批的机器!一次加工10块铜板,前后换7次模具,最后才是钻孔工序。因为敲打的力度一致,模具设计也完善了,现在一天能敲打出1500个合格的弹壳出来!如果还想增加,就只能照着现在的样子,复制一套新的机器!”
当初开会的技术员们很是期待的看着李月轩,等待他的评价。
“我之前也来过几次,还给你们提出了不少的修改意见!”李月轩说完,停顿一下继续道:“这一次,我没什么意见了,因为这套机器,已经是我们目前的水平能做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同志们,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把所有的生产数据整理出来,做到离开这里,也能在其他地方,做出这些设备!”李月轩说完,率先鼓掌,大家也跟着鼓掌欢呼,以庆祝此时此刻的成果。
不要小看这些水车跟设备、模具,如果能逐步的复制生产,那整条清漳河边都能成为子弹壳的生产地。有了合格的子弹壳,那么复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