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的马铃薯。
“当家的,这东西得先松土再拔,拔完了还得找找土里有没有剩的呢。”她高兴地提醒。
何曾光照着做了,别说,还真找出来好几个。
夫妻俩高兴地忙活了一早上,直到女儿何月香送来午饭,才歇了一会儿。
看着才收了不到半亩的地,却整整一座小山似的收成,夫妻俩甭提心里多满足了。
这里少说得有两三千斤了,大老爷若是能三文一斤地收,这就是九两银子!
乖乖,这种的哪里是粮食,是银子吧?
虽说前不久就挣下了这辈子都没敢想的几百两,可哪有人会嫌白的银子多呢?
夫妻俩飞速地扒拉完碗里的饭,稍事歇息了片刻,又急急忙忙下了地,兴奋又激动地干了起来。
整整二十亩地,了夫妻两人十五天的功夫,平均一天收一亩,七千斤左右的量。他们也不用秤,直接卖给‘大老爷’,每天都能得二十一两左右的现钱。
二十亩地收完,大约得了四百二十两银,虽比不上冬天大棚卖菜的收入,却也差不多了。
不过何家人到底没卖完,而是留了两百斤下来,想自己尝尝鲜。
跟冬天的西红柿一样,何曾光先问了‘大老爷’这玩意的吃法,照着做了泥、饼、或者放肉汤里一起煮,一家人很快被这新鲜美味的食物俘获。
两百斤的东西,没几天就吃了五十斤,等陈巧娘回想起来,后悔不已,忙捡了几十个,让儿子给贵人送去。
“瞧我这脑子,这么重要的事都能忘。你那老师对我们家不薄,本身也是有大来头的,稀罕东西咱送不起,也弄不来,轻易报答不上。这玩意是咱们自己种的,也不值几个钱,但胜在一番心意。咱们总要叫他知道,咱们是记着他的恩情的,这样他心里也会高兴。”
陈巧娘如此说,何月茗觉得很有道理,便照做了。
看着学生家三不五时就送来的新鲜吃食,禹元玮心里确实对这家人的知恩图报感到满意。
尤其知道,这玩意还能当主食,特别饱肚以后,就更感兴趣了。
晚上,便留下何月茗一起吃饭。
能到这等贵人府中干活的厨子定然是有两把刷子的,何月茗只是将父亲的话原样叙述了一回,那厨师按一样的步骤,照做出来,味道就是比他娘做得要香。
禹元玮私下里没有什么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边吃边与何月茗赞叹:“确实是个好东西,你爹是从哪里弄来的种子,这东西产量如何?”
何月茗想了想,道:“去年冬天,我爹机缘巧合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