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办法,永宁帝继位之后,清流集团扩张的速度太快。
其中又以江南系的吃相最为难看,在官场上大肆排斥异己,把持了朝中太多的位置。
在此前皇帝和辅臣的权力斗争中,他们站对了位置,获得了丰厚的政治回报。
官场上的位置是有限的,有人上去就会有人下来。
白莲教叛乱前期,江南系也是最大受益者。
东南各省调兵遣将的时候,他们拖了后腿,以至于援兵没能第一时间参战。
受战争影响,两广籍官员大量丁忧,让他们捡了便宜。
叛军杀人湖广时,他们依旧扮演着不光彩的角色,把楚党也给得罪了。
等到叛军杀入江南的时候,情况就颠倒了过来。
原来是他们拖别人的后腿,变成了其他人拖他们的后腿。
收复两广之后,舞阳侯优先支援湖广战场,背后就有两广士绅的影响。
前面吃了那么大的亏,不趁机报复回去,大家的念头不通达。
至于最初朝廷平叛,他们自己也是拖后腿的,自然是被遗忘掉了。
“安大人,此言不妥!
此刻湖广战场正处于关键时刻,我们应当优先收复湖广。
拿下了湖广这个粮仓,大家就不用为粮草操心,可以动员更多的军队支援南京。
两广福建都不是粮食生产大省,倘若现在就派兵去支援,军粮将是一个大问题。
除非江南总督衙门,能够负担大军全部的开销,不然任何出兵计划都是枉然!”
按察使吴启宇当即反对道。
作为湖广籍官员,在这种时候,必须站出来。
哪怕得罪巡抚,也必须坚持优先湖广的战略。
在之前的战斗中,官军陆续收复了多座州府,眼瞅着就能光复湖广全境。
此时进行战略调整,必定会分薄投入到湖广战场的资源,没准明朗的战局又会发生变故。
至于在混战中崛起的团军,吴启宇完全看不上眼。
那帮家伙战斗力不错,可是祸害地方的能力更厉害。
现在湖广地区还流传着“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就是那帮团军的杰作。
有这些反面教材对比,从李牧麾下走出去的勋贵系将领,都成了军纪严明的模范生。
虽然偶尔有个别士兵违反军纪滋扰地方,但成建制的抢劫杀人,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甭管战绩如何,大家都不屑于杀良冒功。
有军纪好的部队可用,谁愿意让军纪差的部队过去,祸害自己家乡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