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代的李钜明先生,也是继承先人“血统”的典型华侨商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一天到晚都在动脑筋赚钱。虽然偶尔打打高尔夫球,但他的兴趣完全在于“工作”,整天汗流浃背,不停工作,也仍然笑口常开。
他心里想的,是关于新工作的计划,可以说尽在想如何赚钱。跟人见面,当然也是为了工作。
华侨只要能赚钱,什么苦都能吃,对华侨来说,要想赚钱就得把事业一个个发展下去,所以没有时间休息。
新加坡人口约有 25O万。其中 76%,约 19O万人属中国派,也就是华裔新加坡人。有人说新加坡是出现在东南亚的“第三个中国社会”,也有人说它是“华侨王国·总部”,在李光耀总理的领导下,有了惊人的繁荣和成长。以裕廊(Jurong)地区为中心建设了工业区,开发工业,促进贸易,这里已成为亚洲美元市场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
华侨城成为新加坡经济繁荣的原动力。对于散居东南亚、主要经商、不屈不挠的华侨而言,国际地理位置条件良好的新加坡,正是他们的王国,这意味着华侨总部的诞生。
一般来说,华侨积极投资在商业上,对大工业比较不感兴趣。这是因为工业上的投资额,数目非常庞大,风险也太大。不过,在现代化的时代潮流中,这种重商主义的华侨商法,已慢慢有了改变。
新加坡华人知识水平很高,对资源贫乏已能适应,所以电脑信息工业,将来可以会有高速成长。同时,英语为新加坡的官方用语,他们对以英语为基础的电脑语言比较容易理解,这一点,他们占了很大的便宜。
华侨能掌握情报,以应付经济状况的急剧变动,而且对未来一直有长远的计划。
“情报靠腿赚钱”,这句话李先生一直身体力行。
三、24小时搜集情报
三、24小时搜集情报向 100位东南亚事业有成的人士展开调查。
调查项目第一项是几岁离开家乡,第二项是多久才成功。
结果所得到的答案是,在 70%的人,13岁左右离开家乡,
136到了 40岁前后才发财,而能过着安定的生活。换句话说,这些人少小离家,出外奋斗了约 25年之久,备尝辛酸,才成为有钱人。
这些华侨赤手空拳跑来东南亚,一年到头努力工作,从不休息,省吃俭用把钱慢慢存下来,才积攒了今天的财富。他们在语言、习惯、文化都不同的异域所尝到的苦头,及长达 1/4世纪所作的努力和勤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