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的光彩,已逐渐为电视所掩盖,可是在水淮较低的东南亚地区,电影院仍然是休闲的主要去处。因此在东南亚一带,电影还维持着“全盛”的局面,年轻人约会的地点多数以电影院为主。
一提到东南亚的电影,首先让人想到的就是在香港及马来西亚都设有制片厂,而且在全世界各国也都拥有直营戏院的邵氏影业公司。“邵氏”自认为是亚洲规模最大的电影公司,光是在香港总公司上班的职员就超过 1000人,而这些人都住在公司团体宿舍中。无论是导演、制片、明星、灯光、服装师乃至杂工等,只要自己愿意,都可以免费住在公司宿舍。
邵氏公司位于九龙半岛的东边山麓,占地 2。6公顷。除了公司之外,还有各类设备:包括庞大的外景设施。因此一切工作都进行得极为顺利,道具从时装到古装一应俱全。
邵氏兄弟共 6人,其中首开局面,插手电影企业的就是新加坡的代表老四邵仁枚。他的公司在新加坡一黄金地段的豪华建筑内。邵仁枚在 60余年前由上海移居新加坡创业,开始时用脚踏车来载摄影机,由近郊一带发迹。而后,他将弟弟邵逸夫也由上海接来,于是公司开始起步,邵逸夫目前是香港的负责人。
在电影制片方面,除了中国话(广东话、北平话)之外,还有英语、马来语、坦米尔语。而进口片(如日本片)也改用英语、国语来配音,所以以电影为生活重心的影迷为数不少。
包括首轮戏院在内,“邵氏”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与美国约有 150个直营电影院。同时在泰国等地,也有专映邵氏出品之专属的特约戏院。
该公司会受到一般观众欢迎的原因是,不用太多的钱去拍摄所谓的精致电影,并且不忘记兄弟创立公司的初衷:让低收人者得到娱乐与满足。所以尽量用小成本来制作,而多供应几部电影到市场上去。目前每年的制片量均在 40部左右。
同时,邵氏电影公司在各国的直营戏院负责人说:“我们每年都会举办好几次慈善活动,春节时在属于自己的直营戏院,把金钱、物资等送给低收入者”。
因此,“邵氏”也有财团的性质。例如前述对各阶层的援助,对医院及公共设施的捐款,及支助学生研究费等,均不遗余力。
除此之外,“邵氏”也采取多角化经营的方式;从土地投资(甚至远至夏威夷)、大饭店、保龄球馆,以至大楼的租赁业等关系企业。而且节省下不必要的浪费,以“取之于大众,用之于大众”的作法,因而盖了偌大的员工宿舍福利员工。
□好坏看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