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工程师的设计,加盖了六幢监舍。排号顺延为戊、巳、庚、辛、壬、癸。与二十年代所盖的四幢加在一起,正好凑足“十天干”。
山本弘一对此很是赞赏!因此将琵琶弹得更起劲了。殊不知,墙外营救他的日本影者正司机行动,准备从这龙口虎穴中救出他。
而山本弘一的牢房为钢筋水泥结构,监室五至十平米不等,盥洗台和便池同处一室。便池是蹲式的,需自己用水冲洗。牢门为双层:外面的一层为铁门,里面的一层为木门。门上除安装了监视的窥孔外,下方还有一个四方形的活动小门,用以送水送饭。其余设置,规格与高级监舍高级得多。
山本弘一就这样动情的演奏着,仿佛他的眼前是征战的千军万马:
两军决战时,声动天地,屋瓦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鼓声、剑弩声、人马声……
全曲分十三个段落,都标题可归三部分。这些数字都与墙外的守军的数目极其的相似!
第一部分:
(1)“列营”全曲序引,表现出征前的金鼓战号齐鸣,众人呐喊的激励场面。音乐有散渐快,调式的复合性及其交替转换,更使音乐增加不稳定性。
(2)“吹打”。
(3)“点将”主题呈式,用接连不断的长轮指手法(但轮一句轮一拂轮)和“扣、抹、弹、抹”组合指法,表现将士威武的气派。
(4)“排阵”。
(5)“走队”音乐与前有一定的对比,用“遮、分”和“遮、划”手法进一步展现军队勇武矫健的雄姿。
如此这般下来,腰背日本战刀的影者武士们已在不知不觉中将门楼、前门、后门的守兵处理了。
第二部分:
(6)埋伏表现决战前夕夜晚,汉军在该下伏兵,气象宁静而又紧张,为下面两段作铺垫。
(7)鸡鸣山小战楚汉两军短兵相接;刀枪相击;气息急促;音乐初步展开。
(8)九里山大战。马蹄声、刀戈相击声、呐喊声交织起伏,震撼人心。先用“划、排、弹、排”交替弹法,后用拼双弦、推拉等技法,将音乐推向高潮。
影者们,已杀进门内,门外传来几声守卫最后痛苦的……
第三部分:
(9)项王败阵。
(10)乌江自刎先是节奏零落的同音反复和节奏紧密的马蹄声交替,表现了突围落荒而走的项王和汉军紧追不舍的场面;然后是一段悲壮的旋律,表现项羽自刎;最后四弦一“划”后急“伏”(又称“煞住”),音乐嘎然而止。
原曲还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