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尚有人主张进攻。欲知是人为谁,待至下回再表。
两疏请老,后人或称之,或讥之。称之者曰:两疏为太子师傅,默窥太子庸懦,不堪教
导,故有不去必悔之言,见几而作,得明哲保身之道焉。讥之者曰:太子年甫十二,正当养
正之时,两疏既受师傅重任,应合力提攜;,弼成君德,方可卸职告归,奈何以后悔为惧,遽
尔舍去。是二说者,各有理由,未可偏非。但君子难进易退,与其素餐受谤,毋宁解组归
田,何必依依恋栈,如萧望之之终遭陷害乎?若赵充国之控御诸羌,能战能守,好整以暇,
及请罢兵屯田,尤为国家根本之计,老成胜算,非魏相等所可几及,而宣帝卒专心委任,俾
得成功。有是臣不可无是君,充国其亦幸际明良哉!
第八十六回 逞淫谋番妇构衅 识子祸严母知几
却说宣帝复报赵充国,准他罢兵屯田,偏有人出来梗议,仍主进击。看官道是何人?原
来就是强弩将军许广汉,与破羌将军辛武贤。宣帝不忍拂议,双方并用,遂令两将军引兵出
击,与中郎将赵卬;会师齐进。卬;即充国长子,既奉上命,不得不从,于是三路并发。许广汉
降获羌人四千余名,辛武贤斩杀羌人二千余级,卬;亦或杀或降,约得二千余人。独充国并不
进兵,羌人自愿投降,却有五千余名。充国因复进奏,略称先零羌有四万人,现已大半投
诚,再加战阵死亡,不下万余,所遗止四千人,羌帅靡忘,致书前来,情愿往取杨玉,不必
劳我三军,请陛下召回各路兵马,免致暴露子云。宣帝乃令许广汉等不必进兵。好容易已过
残冬,就是宣帝在位第十年间,宣帝已经改元三次,第五年改号元康,第九年复改号神爵。
充国西征,事在神爵元年,至神爵二年五月,充国料知羌人垂尽,不久必灭,索性请将屯兵
撤回,奉诏依议,充国遂振旅而还。有充国故人浩星赐,由长安出迎充国,乘间进言道:
“朝上大臣,统说由强弩破羌二将,出击诸羌,斩获甚多,羌乃败亡。惟二三识者,早知羌
人势穷,不战可服,今将军班师入觐,应归功二将,自示谦和,才不至无端遭忌呢!”论调
与王生相同。充国叹息道:“我年逾七十,爵位已极,何必再要夸功。惟用兵乃国家大事,
应该示法后世,老臣何惜余生,不为主上明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