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美尔后勤补给就无法保障。因此凯塞林坚持认为,
唯一正确的途径是坚持1942 年4 月底德意双方商
定的原计划,把入侵埃及的行动推迟到攻占马耳他岛
以后。对此,隆美尔反驳说,意大利人什么时候才能
做好攻占马耳他岛的准备?德军想拉意大利人并主要
依靠意大利的空降兵,就意军的一贯表现来说,这有
把握吗?凯塞林未能说服隆美尔,临走时气呼呼地表
示要把空军撤往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在力排众议的同时,隆美尔力求得到最高上司希
特勒的支持。因为他知道,关键是希特勒的态度。希
特勒本来对攻打马耳他岛就三心二意,随着隆美尔的
节节胜利,希特勒未经进一步研究,他提出:若是隆
美尔重新到达利埃边界,日后对北非的补给就可以绕
过马耳他向托卜鲁克推进,这样就不用进攻马耳他岛
了。隆美尔率领部队经过7 天的穷追猛赶,终于在6
月30 日到达了离英阿拉曼防线仅几十公里的地方。
但此时,他仍然陶醉在胜利的迷雾中,并不知道他的
部队已接近能量的极点,已是强弩之末。6 月30 日
这天,不少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睡觉,醒来时已成了
英军的俘虏。意军20 装甲兵向他报告说仅剩下15
辆坦克,弹药也接济不上。空军无法迅速跟上并进行
空中掩护。但隆美尔却置之不理,他透过暂时的困难,
看到了辉煌的目标——占领开罗。
的确,阿拉曼防线是英军在尼罗河的最后一个防
御阵地。对于英国人来说,面临的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在英装甲司令奥金莱克看来,隆美尔进入埃及的可能
性是很大的。英军的所谓阿拉曼防线不过是卡塔腊盆
地与海岸之间一连串的支撑点。丘吉尔命令英军“要
不惜一切代价阻止隆美尔”。英军空军频繁出动,对
隆美尔部队狂轰滥炸。英军不断从后方调来新部队增
强阿拉曼防线。
仅有50 辆德国坦克和30 辆意大利坦克的装甲
兵团此时也兵困马乏,疲劳的士兵一躺下便不想动。
烈日和干渴也折磨着他们,海水在炎热的天气下也无
丝毫凉爽感,士兵多想在此休息一下啊!但隆美尔仍
决心继续进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