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跨过了索姆
河,并抓获了一大批黑人俘虏。这以后他便是神速前
进,每天平均40 或50 英里。在圣瓦勒雷城,法军
要求投降;但英国人却凭双手筑起路障,像凶猛的野
兽顽强抵抗了整整一天。隆美尔用强大的火力发起进
攻,圣瓦勒雷终于被他攻陷。第二天,在市中心广场,
隆美尔接受了英法联军十几位将军的投降,其中有不
愿投降的英国将领维克多·弗特恩少将和一位足可以
做隆美尔父亲的法国白发将军。6 月18 日,隆美尔
在高速前进中攻克了法国最重要的深水港瑟堡。他的
装甲车比希特勒要求的速度快20 倍甚至更多,日行
程6 月16 日为100 英里,17 日是200 英里。
那天,即18 日行程超过了220 英里。
6 月16 日贝当接任法国总理,上任第二天就通
过西班牙大使向德国请求停战。6 月25 日凌晨1 时
35 分休战协议正式生效。当时号称世界第一大陆军
强国的法国就这样被干掉了。隆美尔在为期6 周的作
战中,率领第七装甲师,从德比边境出发,横穿法国,
直抵瑟堡,其前进速度之快,挺进距离之远,使该师
赢得了“魔鬼之师”的绰号。他自己也赢得了殊荣。
隆美尔在战争中的行动足以证明:他是一个出色的装
甲师指挥官。他亲临前线,冲锋第一,而不是身置战
场之外;他的作战计划简明扼要,并具有很大灵活性,
使下属指挥官能见机行事;在开进、进攻、追击时不
停顿地运动以充分利用时间是他的作战计划的核心;
他充分利用坦克良好的机动能力达到进攻的突然性,
多次挫败敌方的抵抗。德军将最新军事技术应用到传
统的速战速决军事进攻理论中,形成“闪电战”的一
整套战略战术,加之德国军民深受希特勒纳粹思想毒
害,“复仇”心切,行为果断。而英法方面,特别是
法国方面摆脱不了旧的军事思想的束缚,也由于多年
的政治纷争,政局动荡,军心民心涣散,失败主义情
绪到处弥漫 。 隆美尔装甲师之所以成为长驱直入的
“魔鬼之师 ”,除了个人因素外,是离不开这个大背
景的。
第五章 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