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是一个动荡而充满天灾的年?份。
在大唐境内,旱灾、蝗灾席卷了关中五州,而在东突厥的草原上,年?初连降大雪,极寒将许多部落的牛羊都冻死了。一些与?大唐交好的部落索性拖家带口来?投奔,而剩下的部落则需要留在草原忍受着劼利可汗的折腾。
劼利颇有野心,他想在草原上建立起属于突厥的帝国,不再满足于现在部落联盟式的政治形态。他觉得中原汉人所建立起来?的王朝便是他所向往的终极形态。于是,他开?始重用一个叫做赵德言的汉人。
赵德言劝他学北魏孝文帝改制,将汉人的那一套东西搬过去。
但突厥人尤其是那些部落首领散漫惯了,怎么能忍受这样的约束,更何况劼利还想从他们手里夺权。于是,从去年?底开?始,就陆陆续续有部落叛变。
东突厥内部风雨飘摇。
“这就是没有学好历史的缘故。”周自衡感叹道。
李承乾忍不住笑了出来?。
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话题他曾经与?周自衡讨论过,此时一下子?就领会?到了周自衡话语中的幽默。老?师与?史官以及儒生?们不同,并不一味认为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是成功的,相反他认为这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鲜卑的战斗力。
而现在,似乎又轮到了突厥。
李承乾想起老?师谈到过的胡虏无百年?之?运,以及游牧文明的诸多不确定性与?掣肘,不知怎的对突厥的恐惧也被冲淡了不少。他内心觉得这一次对突厥的战争是极有可能碾压式的获胜。
在中秋节的前一天,朝廷收到边疆来?报,七月之?时,突厥犯边,有几小股兵马时不时的来?骚扰大唐边镇。代州都督张公瑾上书,认为到了驱逐突厥,还西域一片净土的好时候。
李世民收到战报以及张公瑾的上书后,等都等不及,于中秋节当晚召集群臣。
张公瑾将所有情报以及西域那边的形势全都分析了一遍,十分透彻。他认为突厥如今艰难,天灾、战乱,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吃不饱的突厥士兵们只会?更频繁的往东来?打草谷。且现在东突厥自身难保,正是宣战的好时候。
最终,李世民以突厥违背了当时在渭水边签订的友好盟约,为了保护好边疆的大唐子?民为由,决定伺机出兵突厥,展现大唐雄风,一洗之?前的耻辱。
大唐这个新兴王朝的齿轮开?始徐徐转动,慢慢的向战争机器转化。
周自衡所在的兵部已?经开?始高速运转起来?,当然,不止兵部,三?省六部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