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有个人样?
头发乱蓬蓬的,身上隔着老远就能闻到一股酸臭的味道。
要不是当时高公亟需用人。
而这交州地区,别说汴京人,就连汉人的数量,也是屈指可数。
只能是硬着头皮的雇了。
却不曾想,不过短短年余,那个当初只知道赌博、喝酒的腌臜汉,现在居然成了这广源州的巡检!
潘随放下手里的文书,柔声问道:“大枪可给家中麒麟儿起了名字?”
“还未……”王大枪拱手道:“俺是个粗鄙之人,不通文章……”
他说着,便拜道:“官人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请官人开恩,给俺那不成器的小子,赐下一个雅名。”
潘随笑起来,道:“某却是许久未曾给小儿取名了!”
王大枪这个人虽然混账,但是这察言观色的功夫,却是极好,他一听潘随的话,顿时明白,潘随这是答应了。
当即就顿首拜道:“俺那小儿,也不知是修的什么福?竟能得官人赐名,沾上官人的文运……”
潘随摆摆手,道:“大枪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说着就上前扶起王大枪,然后对他道:“大枪啊,汝是蒙当今天子恩典,方得南下的!”
“是!”王大枪点头,面朝汴京方向,拱手道:“当今官家大恩大德,俺没齿难忘!”
他现在,还欠着官家七百贯呢!
两成的年息,意味着他每年光是利息就需要还一百四十贯。
每个月需要还差不多十二贯。
为此,他每个月都得把淘金所得的收入的一大半,都拿去还官家的利息。
剩下的钱,他还要养家糊口,需要开销支应。
错非是他每个月,都能带着保甲兵们,押运几次蔗来广源城,每次都能赚几贯的赏钱。
同时,每隔三个月,他还能参与一次交趾贡米的押运。
每次押运完,他都能领到不菲的赏钱。
如此,他才能勉强支应的开。
甚至能攒下些贴己家私,应付不时之需。
所以,王大枪对那位从未见过面的小官家,确实是感恩戴德的。
在他看来,错非是官家圣德。
他怎有今天?
恐怕早已死在登莱的群山里——近来,南关铺又陆陆续续的来了好几十个,在登莱淘过金的好汉。
王大枪从这些人嘴里,得知了他走后的登莱淘金热潮的现状。
依旧是非常火爆!
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好汉们,从四面八方,汇聚到登莱的山区,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