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5000多华里的大运河终于在数百万人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下,经过六年的时间建成了。
这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是七世纪初叶中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完成了这一举世闻名的伟大工程。
对于隋炀帝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开凿运河,历来非议很多。实际看来,运河的修建,是当时形势的要求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隋炀帝是做了一件顺乎历史潮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大事。由于大运河的开通,把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联系起来,大大缩短了南北的距离,大运河成为沟通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大运河建成以后,有利于天下物资的运输,运河上公私船只往来不绝,南北物产的交流有了通畅的渠道,对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运河与黄河交汇处的汴州、运河与淮河会合处的楚州、运河与长江南、北两岸会合处的京口和扬州,都迅速发展成商业都市,尤其是位于山阳渎南端、运河与长江交汇口的扬州,更是发展迅速,成为隋王朝东南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繁荣富庶,人文荟萃。运河的开通,进一步密切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也加强了全国的统一,对于从经济上政治上巩固中央集权国家,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以后,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大运河的开凿,是在官吏督役酷的情况下迅速完成的,给人民带来了很大的苦难,中挖河的民夫,经久不息地劳动,受冻挨饿,疾病侵袭,死亡人数在半数以上。隋炀帝的开凿运河,也带有他个人到江南巡游享乐的动机,并为了加强对江南人民的统治和榨取。运河开通以后,人民负担更为沉重。我们在对隋炀帝开凿运河作肯定的同时,也必须看到他对广大民众民脂民膏的榨取。
尽管隋炀帝业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他却是个残暴的君主,时刻不忘享乐。东都的宫城,本来就设计有许多宫殿苑囿,隋炀帝还嫌不够,又命宇文恺在城西修建了富丽堂皇的显仁宫,同年(605年)五月,又修筑了周围达二百里的巨大苑囿-西苑。
为了建显仁宫和西苑,隋炀帝派人到豫章(今江西 隋
南昌)采办巨大的木材。木材很大,需两千人拽一木,木下安置生铁铸成的轮子,运一根木料需用钱数十万。炀帝还命令将大江以南、五岭以北,把凡能搜寻到的奇材异石运送到洛阳,同时还寻求海内嘉美的树、奇异的革和珍贵稀奇的禽兽,用来充实园苑囿。
显仁宫为炀帝的行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