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如果不是一心为国,如何能够列出二百多件需要改进的事情?
而魏征在劝谏方面从来不怕困难,“今即位未几,失信者数矣!”这同样是他当面对李世民所说的话。】
汉朝,文帝前元年间。
太子刘启摇摇脑袋:“这个唐太宗确实宽和。”宽和,但是不是温和。
虽然刘启年岁还不大,但已经经历过数场政治风波的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方法,有了自己的心得。
李世民确实宽和,能够用人不避仇,还能够面对这样的直谏从善如流,不是宽和还能是什么?当然这有着种种政治目的,但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一个气量狭窄的人,若是效仿这种做法,怕是没多久就无法坚持下去。
但李世民绝不是那种温温和和,一个战场厮杀出来的皇帝,又怎么会是那种温和呢?
一旁,刘恒温温和和地笑了:“是啊,宽和。”
刘启就扭头看向他父皇:“父皇,您也很宽和。”
“是吗?朕也这么觉得,宽和一些不是坏事儿。”
【在各项制度上,李世民沿用了府兵制、均田制、租庸调制。
府兵制度,就是西魏以来的军事制度,唐朝经过改良后继续使用。在中央和地方设置军府,统领天下兵马。
而唐朝的军府分布并不均匀,长安所在的关内道拥有的军府数量占全国三分之一以上,完美执行了“居重驭轻,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的理念。
而府兵制的“兵”,自普通百姓中挑选,同样也融于普通百姓中,平日耕种,占时才召集到一起,在农闲时间进行训练,既节省了国家的军费开支,还保障了经济农业建设。
而均田制则是府兵制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
唐朝将无主田地分为永业田和口分田,永业田归属私人,而口分田到期要归还朝廷。
在此基础上,唐朝的十八岁以上的男性每人受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受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受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受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
杂户受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受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
同样建立在均田制上的,就是租庸调制,根据男丁人数定额征收赋税。
在这些稳健的制度下,唐朝逐渐从隋朝末年满目疮痍的乱象中恢复,加上对外征讨的成功以及丝绸之路的建设,唐朝的经济逐渐繁荣,最直观的人口数据,从贞观初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