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子啊。】
唐朝,贞观三年。
寂静,是此时的皇宫大殿。
封德彝早在贞观元年就病逝,李世民还为了他辍朝三日,追赠司空,赐了“明”这个谥号。
此时突然看到封德彝这么三方出计,着实是打破了众人的过往回忆——虽然之前天幕中就有李渊欲废太子是封德彝劝说,但当时他们虽然有些嘀咕,却也并没有太过在意。
此时看来,这封德彝当真是个人才!三面卧底,居然还能不露半分马脚,所有人都觉得他对自己忠心耿耿、才智过人……
当即,便有人开始弹劾封德彝,大约是被欺骗的愤怒加持,虽然是临时起意,这些大臣们却也出口成章、条分缕析,将封德彝生前的种种问题全部都梳理了一遍。
贞观元年之后的封德彝确实病逝了,但之前时空的封德彝可都还活着,备受信重。
特别是在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之前的唐朝时空中,所有人,特别是李渊、李世民和李建成三方首领都把目光看向了此时冷汗直流的封德彝——作为备受信任的重臣,封德彝自然也在殿内。
这往日的殊荣,如今一下就变成了催命符。
封德彝脸色惨白,却尽力稳住了姿态,俯身下跪向李渊开口:“陛下,臣自知罪孽深重,只求陛下看在臣兢兢业业、未曾真正铸就大错的份上,饶过臣府中其他人的性命。”
李渊脸色铁青,虽然他们父子和兄弟间确实不和,看天幕的样子也确实走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但这轮得到一个臣子来挑拨吗?!三方下注,三方都劝说及早动手,这是在撺掇天家父子兄弟相残!
李建成和李世民脸色同样难看。
大臣们则有些不同,虽然忠于自己主君的臣子也对这样一个人心中发恨,但也有不少人暗自佩服封德彝这一手糊弄三方的手段:看起来要不是神迹此时点破此事,封德彝大约还能够瞒很久,那最后不管是谁胜利都能得到个从龙之功……
能人啊!
【封德彝开始对三方都劝说动手,那这三方本身的想法究竟是什么样呢?
首先来看此时占据最高制高点的皇帝李渊。
虽然李渊在李世民的故事中往往属于一个背景,但实际上李渊做的事情并不算少。在肯定李世民的能力的同时,我们必须要认识到一点,那就是李渊本人的野心并不小,他对于权力的欲望同样不小。
李渊虽然并不亲自上战场,但他也并没有放弃过尝试获取军功。
比如刘武周入侵之时,他派了自己的绝对心腹裴寂去防守,其实就是在尝试从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