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人正带着天蓝铁骑返回蓝凌城。
8月17日,由太子亲自主持,满朝文武参加,为国师云恕举行国葬。
最终将其灵位送入太庙陪祭。
8月21日,凌晨五点。
太庙外的神道碑前燃起九十九盏长明灯。
禁军分列神道两边,铁甲撞响腰间素麻丧带。
上午七点整,太子身披缟素,手里捧着先帝灵牌,身后跟着文武百官,一起朝太庙走去。
太庙正殿七十二扇朱漆门同时洞开,露出历代帝王的鎏金牌位。
七点十二分,太子手捧灵牌走进太庙大门。
外面素幡蔽日,文武百官沿神道伏拜如潮。
随着太祝官击柷三声,先帝灵牌悬停在太祖御笔的‘统天隆运’匾额下,七重素纱骤然垂落。
萧皇后跪在最前方,太子落后一个身位跪下。
闻人正,叶择安和李飞这三位顾命大臣在太子身后跪下。
再往后,是密密麻麻的文武大臣。
三拜九叩之后,礼毕。
叶择安拿出一封圣旨,当众宣读先帝遗诏。
宣读完毕后,御前太监冯诚手捧九龙金漆托盘上前,上面放着传国玉玺。
太子深吸一口气,在先帝的灵位前接过传国玉玺。
至此,帝国最高权力的交接顺利完成。
太子于灵前继位,成为新帝!
洪光四十九年,8月22日。
新帝登基后的第二天,新朝的第一场大朝会召开。
这场大朝会要商议的事情有很多,第一件事就是新的年号。
此事新帝和中枢内阁早有议定,于是很快就通过了决议,新的年号为——元兴!
按照惯例,新年号要在新年第一天才开始施行,所以如今仍是洪光四十九年,要到明年才会换成元兴元年。
新帝正式的登基大典,同样会放在明年举行。
年号确定后,第二件事就是给先帝拟定庙号。
此事新帝也已经提前和中枢内阁商议过,有先帝留下的那份手书,所以同样没什么波折。
“先帝神功巍焕,上承天命,下拯黎元.”
先由首辅叶择安宣读了先帝的功绩,最后给出新帝和中枢内阁共同拟定的庙号——
仁宗!
这个结果让不少大臣都有些意外,纷纷抬头看向龙椅上的那位新帝。
以先帝的那些功绩,是可以争取‘太’,‘高’、‘中’、‘世’这四个第一个档次庙号的!
结果居然毫无争议地就给了个第二档的‘仁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