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整合。
袁尚效仿黑熊出游巡查,仅仅是邺城附近,就看到很多庄园区域内抛荒的良田。
也不能说抛荒,只是计划种草,用来喂食牲畜、采集充当冬日燃料,要么就是休养地力。
总之,受庄园人力和规划限制,很多能灌溉的水田也处于荒置状态。
算上各类庄园申报的人口,赵国人口也就七十万户。
庄园人口、郡县编户人口虽然会生育、繁衍,可已经来不及了。
巡视之余,袁尚越发愤懑。
关中的百户制度,与庄园制度几乎一样。
百户所也是给黑熊提供兵役、钱粮支持,唯一不同的就是百户们可以晋升,百户下面的队官、社长也能晋升为百户。
考评优秀的百户会擢入大司马幕府,具有良好的前程。
难道庄园主们就没有前程?
袁尚顺着漳水流域巡视,沿途几乎没有编户聚集的乡邑、里社,视线内是各种庄园。
一个家族只有庄园?
别看不起人,仅仅审配家族部曲、仆僮近两万户,大小庄园分布魏郡各处,甚至很多小型庄园只能派老仆管理。
审配若将族内庄园尽数献给袁尚,袁尚一时之间也找不到这么多的管理人才。收税的人好找,难的是具有基层管理能力,还肯用心做事的人。
审氏宗族的发展也到了瓶颈,除非他们有一座真正属于家族的城邑。
巡查两日,袁尚抵达列人县。
夕阳在侧,袁尚在县邑城墙上散步。
李孚跟随左右,就听袁尚说:“时值今日,大司马展望海内主宰九州,已无人能挡,为上下臣工吏士宗族着想,我该效仿兄长了。”
李孚落后半步:“大王,交州偏远。若是迁徙,需要三万水军,往来数次,才可迁徙完毕。”
“太难了。”
袁尚止步,转身看李孚:“这件事情我就不出面了,你去辽东拜见玄德公。合两家水师之力,迁徙冀州衣冠及仆僮前往辽东三郡。这对他来说也是一桩好事,我兄弟二人独自向南。这样一来,玄德公也无疑虑。”
各家都有迁徙,现在要大规模迁徙。
袁尚不认为会有几个人站出来反对,他们迁徙带走的只是庄园内的部曲、仆僮。
先尝试迁走一些人,这些人带着生产资料去辽东三郡,目前时间充裕,也易于立足。
也会腾出来很多庄园,袁尚想要尝试建设赵国版本的百户所。
如果有效果,那就继续观望形势。
效果不佳,就加大水师规模,主动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