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柜子里的东西都是水。两个老人都有子孙,甚至年岁都和他相仿。
换言之,就是三代同堂。
更令他讶异的是,两位老者身份称不上显赫,更不是士族高门,两人字里句间粗糙无比,都是为了一些小事拌嘴,其中一人似乎是靠‘食肆’谋生.
真好啊。
赵云心中感慨着:即便是仁义之世也不及于此吧
加上之前的仙人托梦。
一个词在他脑海里浮游出海面。
仙乡。
定是仙乡无疑。
赵云暗暗下定决心,仁政之世绝对不是终点,若能重返大汉,这次一定要帮助主公让大汉成为仙乡!
“小伙子,果然是不喜欢矿泉水吧,我去帮你换。”跟老李吵够了的老赵就要起身。
赵云连忙起身,安抚着老赵,“老.老赵,不必了,长者赐予,我怎么敢推辞呢?我只是在想事情。”
“想些事情?”
老李和老赵同时出声,两人相视一眼,互看声厌。
“说起来小伙,我有点好奇,如果冒犯了你就当没有听到,你是哪里人,家里又有几口人,父母都建在么?”老李问道。
老赵撇撇嘴,“你搁这人口普查呢?”
嘴上是这样说,但老赵的眼睛无比诚实,他的目光直勾勾落在赵云的嘴唇上,都恨不得撬开赵云的嘴巴了
对于老李的问题,赵云并不介意,他淡然的说道:“我是常山真定人士,父母早亡,如今只剩一兄嫂。”
说完赵云见到老赵和老李神情变得的落寂,落寂得眉眼低垂,嘴巴都在发颤。“?”赵云甚是不解。
老赵老李两人对视一眼,望向赵云,眼底浮现出同情的神色,还没等赵云开口问是怎么回事。
二人异口同声,“原来小伙你是石家庄大山里出来的”
石家庄???
赵云真是满头的雾水,他有说这个地名么?怎么两位老先生就说是石家庄?常山和石家庄说起来也不一样吧?莫非两位老先生耳朵听错了?亦或是仙乡的特殊?
为了解答疑惑,赵云又重复几次,可是不管怎么说,老李和老赵听到的都是石家庄大山中。
“你平常吃什么呢?”老李问。
赵云总觉得老李和老赵误会了什么,他说道:“老李,老赵,真的不是你们想的那样。兄嫂待我很好,我通常是粟米配韭、藿、薤,隔几天能吃到膏粱.”
老李和老赵望着赵云的目光变得更加心疼了,“小米配韭菜还有大豆,隔几天才能吃到肥肉,太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