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
“我觉得咱们可以先设定一个基本的年龄范围,比如18到30岁。”程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是,要是真有年龄大一点,但特别有热情和天赋的,咱们也不能拒之门外啊。”陈晓阳反驳道。
王建业静静地听着大家的争论,然后说道:“咱们要综合考虑,年龄可以适当放宽,但一定要考察他们的决心和毅力。”
最终,大家达成了共识,招生条件既要保证学员有一定的基础和潜力,又不能过于苛刻,错过真正热爱厨艺的人才。
这时,王建业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学艺的艰辛。
“我当年跟着师父学厨,那可是吃了不少苦啊。冬天双手泡在冷水里洗菜,夏天在闷热的厨房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正是那些苦,让我学到了真本事。”
徒弟们也纷纷想起师父曾经教导他们的难忘瞬间。
陈晓阳记得有一次自己不小心切到手,师父不仅没有责备,还细心地为他包扎,然后手把手地教他正确的切菜方法。
马华想起师父为了让他掌握一道菜的火候,陪着他在厨房里反复练习,直到深夜。
王义均忘不了自己第一次做出一道满意的菜肴时,师父那欣慰的笑容和鼓励的话语。
程杰则想起师父在他想要放弃的时候,给他讲的那些前辈们的故事,让他重新振作起来。
大家的思绪在回忆中更加坚定了传承手艺的决心。讨论还在继续,对于教学内容,大家也各抒己见。
“我觉得刀工、火候、调味这些基础的必须得教扎实。”陈晓阳说道。
“还有食材的挑选和处理,这可是关键。”马华补充道。
“对,而且要让学员们了解不同菜系的特点和精髓。”王义均提出。
“那实践课程怎么安排呢?是分组还是单独操作?”程杰问道。
大家又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中。
王氏全系饭店外,街道上行人匆匆,脚步声和街边小贩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
而店内,却是一片热烈而专注的讨论氛围。
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时,其他人都会认真倾听,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
比如在教学方式上,有人认为应该先集中讲理论,再进行实践;
有人则觉得理论和实践应该穿插进行。经过一番交流和磨合,大家最终找到了一个相对平衡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陈晓阳满脸通红,兴奋地挥舞着手臂,仿佛已经迫不及待地要开始招生工作。
马华仔细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