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449章 秦淮茹回来了

第449章 秦淮茹回来了

应承下来,贾张氏心中的大石终于落地。“柱子,真是太感谢你了,关键时候还是得靠你啊!”

“那像秦京茹,真是个白眼狼。听说要去火车站接她姐姐,就推说单位有事走不开……”

“哼,这个白眼狼!当初若不是我们家帮她,她哪能有今天?”贾张氏气愤地道。

傻柱瞅着愤愤不平的贾张氏,心道:“你说的秦京茹,她现在也是自顾不暇了,那有心思去管别人……”

…………

这年月的的四九城,别看是夏国的首都,某种意义上还只是个放大的农村。

与乡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建筑格局很像是把传统乡间的院子连起来,形成了胡同,街巷,夹道,甚至乡村的水井的痕迹还常见。林海音《城南旧事》四九城南城胡同之井一如乡村之井。

在许多旧文人看来,四九城也是最具有“乡愁”的城市,郁达夫就曾说只要在这里住上两三年,就会对四九城害起怀乡病来。

解放后虽然“天桥撂地摊”现象消失了,但“天桥”的文脉始终在四九城的胡同中活跃着。

虽然几年前彻底销声匿迹过一段时间,但到了这几年胡同里的“天桥”年再度复燃。

南锣鼓巷里许多蹬三轮的事实上都有着过去的老“天桥”的“影子”,安五爷这样的人就是其中之一。

过去拉洋车的虽然早已不在,但三轮车却成为替代品,如今安五爷不仅拉人还开始去天桥拉货了。

这三轮车七十年代直到八十年代都是四九城重要的运输工具,自然,也像老天桥一样,蹬三轮的多来自底层,卖力气,养家糊口,蹬起来因为负重,眼睛没什么内容,就是使劲蹬。

安五爷从南锣鼓巷到天桥转悠着拉活,在这待了几十年了,平时就在这固定“停车位”候着。

他的顾客也多一半是口口相传的回头客。

安五爷打小在锣鼓巷长大,从小耳濡目染,脑子里装了本京城历史。

你要是坐着安五爷的车跟他聊南锣鼓巷,他能一步一个故事。

南锣鼓巷的街坊们没事儿就喜欢跟安五爷聊天,“老爷子懂的确实多,说什么都头头是道,老的少的都爱听他讲老事儿。”

一天下午,附近中学一个外地来的学生找安五爷学正宗的京城方言,安五爷很乐于跟年轻人讲关于老京城里的一切。

“规矩!”

安五爷有脾气,用他自己话讲挺“各”的。

坐他的车,从来不讲价,“连逛带讲下来50分钟到一个小时,五块钱。”

客人再讲价,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二白吖新书乔秘书求婚失败原来总裁不爱她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