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由于地震造成了铁路瘫痪中断,火车已经停运了。
车站党委紧急决定派出专人专车尽快把这批药品运送到乔头地区,以解救灾燃眉之急,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南河独立二师身上。
闫解旷是七一年参军,凭借着高中文化的扎实基础,他很快在部队中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连队里不可或缺的一名文书。
这一次执行押送任务,连长深思熟虑后,决定让闫解旷带领一个班前往,这不仅是对任务的高度重视,更是对闫解旷能力的一次实战锻炼,意在让他在实战中进一步磨砺自己,成长为更加出色的干部。
出发前,闫解旷已经得知了地震灾区和沿途公路的一些灾情,提前做了一些准备。
带上食物、水和消毒用的酒精、口罩等用品。汽车从市区的东北方向驶出,进入到大地震波及到的宁河县境内,前行公路的路面坑洼不平,很难行走。
好在他们驾驶的是新款国产大解放,这车底盘高,轮胎大,越野性能比较好。
当闫解旷等人驶入宁县政府所在地芦台时,看到那里的震情比较严重,有不少房屋都倒塌了,昔日架设在蓟运河上高大雄伟的芦台大桥已被震塌。
大桥附近河面上,解放军救灾部队临时搭建了一座的舟桥。
所有过河的车辆只能排着队,依次缓缓通过。
舟桥毕竟不如固定的桥梁稳当,李班长格外小心谨慎地驾驶着汽车,度过了这条宽阔的大河,继续向北河省境内挺进。
沿途上,不少村庄都有房屋倒塌,剩下了残墙断壁。还看到有的乡间土路上牲口倒毙,路面断裂……。
闫解旷和李班长轮流驾驶着汽车,一路颠簸晃荡,感觉不出来是路面不平还是余震在作祟。
此前,李班长曾经多次开车来过乔头,但这次驾车的感觉与以往大不相同。
中午之前,他们终于进入了乔头市区。
映入眼帘的都是残墙断壁和倒塌的房屋,夏国北方这座有名的“煤都”已经变成了一座震城。
原本宽敞的马路被废墟挤窄了,原来的胡同被掩埋了;震倒的楼房降低到了平房的高度,震塌的平房则仅有窗台那么高,到处是破砖乱瓦和散落的杂物。
闫解旷他们边走边打听,经过一番周折,终于找到了抗震救灾指挥部。
在已经被地震斜着“削掉”一大半的办公楼旁的帐篷里,闫解旷将救灾药品和清单票据移交到了指挥部负责人手里。
他们打了收条,连声致谢。闫解旷到了这里,才得知抗震前线的副总指挥竟然是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