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特地摆置了两口热气腾腾的火锅,蒸汽缭绕间,暖意融融,驱散了冬日的严寒。众人围坐,边吃边谈,欢声笑语不断,气氛格外融洽。
傻柱的刀工真是没得说,只见他特意穿上白大褂,一把羊肉片专用刀,一方案板,一卷测肉片薄厚的裹手布。
刀往前拉肉,往后放空,羊肉在刀刃上一个个成卷坠下,一码肉就这样放进白盘里。
傻柱做这行快有二十年了,从最初的拜师学艺到现在自己独掌一食堂,他一直敬畏传统手艺,讲究传承。
正宗的老京城涮肉,讲究铜锅炭火,肉也要吃手工鲜切肉。吃铜锅涮肉也有讲究,刚上锅之后的水温最适合涮一份百叶,等水再热就加入以下肉类,大三叉(后腿上部)肥瘦俱全,怕腻的人要在最饿的时候选择将它下肚。
小三叉(前腿上部)肥瘦相间,逐渐进入状态时,这口美味不容错过。
黄瓜条(后腿内侧)或者磨裆(臀部)较瘦,放在最后让人满足,夹上2-3片肉,千万别放筷,上下悠几下即可。
最后当然要来点蔬菜解解腻,京城老三样:白菜、粉丝、冻豆腐。
当然,刘之野家的火锅盛宴,海鲜是绝对的主角。桌上琳琅满目,梭子蟹的肥美、小青龙的鲜甜、大对虾的饱满、基围虾的细嫩、虾爬子的独特风味,还有那鲍鱼的弹牙、海参的软糯、蚬子的清甜、纹蛤的鲜美……每一样都是精挑细选,让人大快朵颐,一次满足所有对海洋的渴望。
至于这些珍馐美味从何而来,无需多问,自然是刘之野外出溜达一圈,便轻松“搜集”而来。
等食材准备好,大家就正式开始开动了。这吃法也有讲究,锅底:清水一盏,葱姜二三。老京城人吃铜锅涮肉的锅底,和蜀省火锅截然不同,炭火锅子当中只能看见,几段葱和几片姜。
不过,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高汤。来不及,用清水也成。
锅边歪歪扭扭的老锅子里清水汤底冒着热气,火筒被炭火熏得乌黑,塞几块果木木炭,让果木清香伴着肉香一起沸腾起来。
锅里插个看起来使用年代久远的破隔离铜片,这就是井水不犯河水的鸳鸯锅了。
刘之野等人的吃法讲究十足,先调一个咸淡适宜的小料,芝麻酱,酱豆腐,韭菜,加上必不可少的葱,香菜,辣椒油。
涮也很讲究,毛肚不离筷子,羊肉几片几片下,保证汤水清澈。捞出来,蘸着酱料悉心咀嚼,品尝酱料和羊肉在口腔混合的香气。
吃锅子时,酒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伴侣。往昔,老百姓们偏爱那“二锅头”的醇厚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