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375章 秦京茹的机会

第375章 秦京茹的机会

为耻辱”的口号;城市农村的爱国卫生运动则以“两管五改”为重点:管水、管粪,改水井、改厕所、改畜圈、改炉灶、改造环境。

随着轰轰烈烈地爱国卫生运动持续开展,有效控制了鼠疫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流行,人民群众的健康状况得到大幅改善。

可见这时期,卫生防疫是有多么重要。比如说大家现在习惯喝开水,其实也是从这场卫生爱国运动养成的好习惯。

装着开水的保温杯,一度是现代夏国人自嘲“中年危机”的流行标志,提起对夏国游客的观感,外国人脱口而出的是到处找热水。

这些都给人们一种印象:喝开水是夏国人根深蒂固的习惯。实际上,喝开水这个习惯正是在爱国卫生运动中养成的,历史并不长。

解放前的老京城,大多地方没有自来水,最早是井窝子送水,后来有了自来水,但一条街可能就一个自来水管,挑了水到家里,搁在水缸里。

稍微讲究点儿的人会沏茶,大部分劳苦大众、小孩儿就着喝,咕嘟咕嘟灌一气,灌完了就走。”

与喝生水同样令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容易得病”,“孩子们得蛔虫病的太多太多。”

因为自来水普及率低,人们饮用最多的是未经消毒的河水、井水、湖水,有的地方甚至淘米、洗菜、刷马桶都在一条河里。

所以,长此以往,随着饮水进入人体的细菌、寄生虫有多少可想而知,抵抗力弱的人群染上痢疾、蛔虫等肠道传染病也就不足为奇。

为了让老百姓养成卫生习惯,把防病知识教给他们,那时的卫生宣传基本做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

除了政府工作人员,参与宣传的更多是主动无偿工作的大量卫生积极分子。

当时,在各级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之外,全国各地的小区、大院都纷纷成立了卫生小组。

以老京城为例,早在1949年清洁古城时,京城里就开始组织居民中的基层卫生组织,到1951年全市16个区已有11000余个卫生小组。

爱国卫生运动开始后,卫生小组的积极分子身体力行,检查、宣传并进,带动群众讲卫生。

比如,龙须沟一带差不多每条街都有一个卫生委员会,每十户人家有一个卫生小组,规定每星期检查卫生三次。

在卫生小组长和积极分子的带动下,过去胡同两边堆满的垃圾都被打扫得干干净净,就连最偏僻、最小的胡同也没有一点垃圾了。

以南锣鼓巷为例,居民在积极分子的带动下,都自觉地把卫生工作贯彻到日常生活中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二白吖新书乔秘书求婚失败原来总裁不爱她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