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书屋

字:
关灯 护眼
荷塘书屋 > 火红年代:隐居四合院当大佬 > 第350章 刘家庄传统年

第350章 刘家庄传统年

就是:“过年了,过年了,姑娘戴,小子放炮。”可见咱们老京城人对春节放鞭炮的重视。

过年放鞭炮,不仅是老京城的习俗,也是咱民族不可丢弃的习惯。

早在宋朝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诗就脍炙人口。

刘之野记得小的时候,大多是买鞭炮、二踢脚,而麻雷子则是有钱人家大孩子们的专利。

一到大年三十儿吃过年饭,便早早地把100响、200响或500、1000响的鞭炮栓在长杆上,搁在一边,单等到夜里12点的到来,还差几分钟的时候,大人孩子便出院门的出院门。

12点一到,那便是满城的火树银、声声震天,妇女、孩子们捂着耳朵,男人门或用烟头儿、或用香猫着腰,半蹲着去点炮捻。

有的小孩子们不舍得放,就会把鞭炮一个个从线上拆下来,拆成一个个的小鞭炮来放。

点炮的香中间有一根木杆,木杆是红色,而香是绿色。这种香燃的时间比较长。

胆子小的孩子会把鞭炮放在台阶上,蹑手蹑脚地过去,点了就跑。只听“啪”地一声,燃放了。

刘之野小时候的胆子就特别大,敢用手拿着,点燃了往外扔。

有时候还会玩个样,把小鞭炮掰折,露出中间的黑色火药,当呲一样放,起名儿叫“老头儿呲老太太”。

当然,放鞭炮与经济条件是有关联的,贫穷的人家孩子放不起整挂的鞭炮,有也舍不得。

大年初一一早,一出家门就见京城里满地红、满城地铺黄金甲。

这是因为鞭炮是红色的,而二踢脚和麻雷子是用黄纸包裹的。由打大年三十儿这一刻整个京城就在喧嚣、叮当五四当中,一至到正月十五。

…………

“得嘞!”刘之野麻利儿地,拿起两挂1000头的鞭炮,挂在门口的大松树上,就手点燃了。

“嘿!这还是一挂一挂放的爽啊!可惜就是没有更多响的……”只要是放鞭炮,即使是成年人还保持着一部分童真。

也许就是因为小时候放炮不过瘾,他长大了才特喜欢打枪的原因吧!

刘之野还挺会玩,他觉得刚才还没过瘾。于是又去屋里拿出来两挂鞭炮,还有几个二踢脚、以及麻雷子。

麻雷子是一声,绑在一千响的鞭炮上,放起来是“噼了啪啦——嗵!”二踢脚是响两声,里面装两层火药,第一层把炮崩到天上,第二层是炸开,“叮——嘡——”两声。

这年月的鞭炮,通常是以大草纸人工卷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
热门推荐
限定室友(1v2) 他的视线(西幻1v1) 今天美人师尊哭了吗 完蛋!被困在百合黄游出不去了 二白吖新书乔秘书求婚失败原来总裁不爱她 穿越废土世界却觉醒了18禁系统(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