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准备好了,不用你买。”
刘铁林道:“那不成!那是你的礼物,我这好长时间也没回去了,怎么着也得表示表示不是。”
“得!那咱走着!”
刘之野兄弟俩于是来到了供销社,他懒得逛直接掏出十几张生活票递给了刘铁林:“我不进去了,搁外面等你;你快去快回,这些票你拿着,东西就看着买吧!”
刘铁林推辞道:“哥,不用,我手里有票。”
刘之野不容他废话,直接把票往他手里一塞,说道:“你才几张,估摸着自己用都不够,我给你就拿着,快去吧!”
刘铁林无奈,只得接下:“哎!我去去就回!
由于是礼拜天,供销社里人声鼎沸,刘铁林费了不少工夫才将所需物品一一购齐。他满头大汗地回到车上,俩兄弟才开始了归途。
回到南锣鼓巷,再接上等的心焦的刘竟斋三人,然后一路疾驰地回了刘家庄。
等他们回了老宅,才发现家里事一个人都没有,大门落锁。
然后,刘铁林找到邻居的老太太询问了一下才知道。
原来今天村里的人大都去了南边的稻田里收割水稻,因为他们的水稻今年种得稍晚了一些,所以比其他地方的水稻晚了一个星期的收割时间。
刘之野提议道:“咱们去瞧瞧呗,顺便捉几只蟹子回来。”刘之若开心地回应:“快走,我还没见过收割水稻的劳动场面呢!”
于是他们,又一路到了南边的稻田。只见现场,成熟的“京西稻”铺展开来,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稻穗香”的美丽图景。
村里的人们正热火朝天的在稻田里用镰刀收割者稻田,这年月我国还没有机械化收割机。我国最早的机械化收割机,还要等到1963年以后引进苏联的技术后才有的。
随着季节的更迭,水稻进入了收获的季节。现在,南山边的稻田里一片金黄,那是千亩的水稻,等待着村民们用双手去割取。
然而,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收割水稻全靠人工。所以,一旦到了收割期,那真是全村老少齐上阵。
“呦!是竟斋老弟回来了!”一位刘竟斋的同辈兄弟眼尖地瞧见了他们父子几人一行,兴奋地迎上前来,笑容满面地打招呼道。
刘竟斋满面笑容地迎上前来,亲切地说道:“是啊,回来了,大猛哥!真是好久不见了!近来过得可好?”他伸出手,与这位久别重逢的兄弟紧紧握在一起。两兄弟就地坐下来,聊起了家常,分享着彼此的生活琐事,气氛温馨而融洽。
“二大爷!您好啊!”刘之野带着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