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带礼品啊。
刘竟斋却不用看岳父岳母。
因为妻子邓茹的父母早年离世,只留下家中老大她,肩负起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
弟弟邓世才,也就是刘之野的小舅,建国后选择当了一名石油工人。
如今,他与全家人已经迁往了华夏的“大庆”油田,在那里开始了新的生活篇章。
刘之野的小姨邓洁曾就读于女子中学,是一位才华横溢、充满智慧的女青年。
抗战胜利后,她与一位杰出的《大公报》记者携手共度人生。丈夫对她呵护备至,使她度过了一段幸福美满的时光。迁居香江后,他们全家安居乐业,然而,命运的波折却让她们与家人断了联系。
邓茹如今在京城这边已经没有什么直系的亲戚了,剩下的只有一些远亲。因此,拜访的人选主要集中在刘家这边的亲朋好友。
刘之野两口子则需要回娘家拜年。剩下的几位家人今天没事,则满怀喜悦地决定一起出去逛庙会。
庙会或称庙市,始称“社祭”,源于传统民间宗教活动。旧时,有庙宇就有佛事,有佛事就香客云集,就招徕了做生意的商贩,于是就形成了庙会。
在旧京城的众多庙会中,惟有厂甸的庙会,不以庙为名,每年只在春节才有一次,却是规模盛大并且脍炙人口。
厂甸庙会历时四百多年,历经由祭祀而庙市,转而书市渐成文商并举的春节逛厂甸民俗活动的演变过程,被誉为“雅俗相济、商娱相融”。
庙会灯市在清代繁荣起来,“每于新正元旦至十六日,百货云集,灯屏琉璃,万盏棚悬,玉轴牙签,千门联络,图书充陈,宝玩填街。”
这里的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
由于厂甸庙会十分靠近市中心,是京城各阶层男女老幼旧历新年争相光顾的场所。
每年庙会的时候,这里摊位鳞次栉比,人潮汹涌,热闹非凡。
在厂甸庙会上不但售卖字画、旧书,古董这些达官贵人,知识分子喜爱的物件,还同时又手工艺品、年画杂货、各式玩具吸引着不同阶层的人。不过刘之野知道,今年这也是厂甸最后一次举办庙会了,由于特殊原因被迫中断举办了几年,后来才恢复。
其实按照老京城的习俗,初一这一天,女婿女儿先看岳父岳母。现在一般都是初二的时候,女儿女婿才回娘家拜年。
新婚头一年回娘家,给岳父岳母拜年。带的礼品要更丰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