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途中不会有人能发觉到他并不在。
如若到了汴京萧砚再行动,会不会太晚是一回事,彼时他一个冠军侯需要打交道的人太多,今时不同往日,与他产生交际的人不是一个替身就可以糊弄过去的,会产生不必要的风险,而在回京途中,姬如雪则可以避免与太多人打交道。
而且姬如雪常年与他相处,已是最熟悉他的人,糊弄个把月不是什么问题,随行官员不会壮着胆子做蠢事,一些地方官员姬如雪也可以用避嫌的名义推脱,毕竟禁军大将确需要与地方镇将保持距离。
回到眼前事来,之前虽从女帝的那一封密信中猜测出钓鱼台这里可能是相会处,但因为女帝的小心谨慎,从中并无法判断出具体的时间,所以萧砚倒是转而相信这里应当会留有什么线索。
他一路上早已打探清楚,歧国并无什么太大变化,为政举措亦没有明显的更迭,凤翔亦是风平浪静,没有传出什么政变的风声。
看来李茂贞显然是先取得女帝的信任后再行的夺权之举,且甚至没敢大行其事,可能在歧国上下文武的认定中,岐王还是那个岐王,没有一点变化。
至于女帝,这些年本就是深居简出的存在,恐怕一直都没有岐人会怀疑到女帝就是岐王、岐王就是女帝这件事上。
有些棘手啊……
萧砚没有太大的游览心思,看了个大概便回了祠庙,一边用饭一边暗自思忖。
女帝对李茂贞的信任,在事前大概也不会想到她的这位兄长回凤翔的第一件事就是夺她的权,所以才会陷入如此被动。
李茂贞重新掌控歧国,便天然的站在了袁天罡安排的阵营当中,萧砚这一路来便是看清想利用女帝破局恐是不易,才传令韩延徽鼓动大梁朝廷对歧国施加压力。
萧砚不会理会李茂贞的真意图,不论是这位岐王真的想取定难二镇也好,还是想图谋关中甚至蜀国也罢,任他几路来,萧砚都只会一路去,定难二镇只要肯出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拖住李茂贞,就算李茂贞误打误撞真想攻取定难镇,那就让他去取好了。
萧砚相信,袁天罡应当不会想看见李茂贞大肆扩张势力。更别说萧砚还让韩延徽提醒过敬翔,这位敬相在兵事上一向很敏感,应该不会不当一回事,只要关中防线给李茂贞施压,这位岐王可谓如芒在背,想取下定难二镇不是易事。
萧砚之前有过大胆猜测,袁天罡更可能让李茂贞直接莽关中,这才符合袁天罡的利益,李茂贞本就功利心很足,在一定程度上又格外相信袁天罡,未必能拒绝这个诱惑,而歧国若敢行莽事,晋国也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