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还是国家的补助资金,没有说得过去的道理,被纪检部门直接带走了。
一石惊起千层浪。
五个人出了问题,其余的领导都仔细检查问题,医院的一个副院长也主动交代了问题,他是主管设备采购的,也曾收受过厂家的好处费5000元,主动上交并请求处罚。
规划局陈局长也交代问题,曾经陪客户喝过酒,就在规划展览馆建设期间。
大力的整风运动,使一个人害怕了,就是规划局的副局长袁熙民;他的问题应该不比建设局和粮食局的几个人轻。
那是郑桐书记管理规划展览馆建设期间,有个建筑商找到袁副局长,说他和郑书记关系很好,想找点儿工程干。
想想陈局年龄大了,自己要接这个位置还得书记市长说话,袁熙民便接受了建筑商的二十万元好处费,并向书记汇报,就用这家建筑商。
却被书记训斥了一通:他说是我的什么什么人,你就听他的?工程质量出了什么问题你怎么承担?乱弹琴!
袁熙民坚持认为自己的决定没有错,录用了这家建筑商。
现在审计来查自己了,他无法安静下来,整天提心吊胆地,怕这二十万被查出来,不仅当局长的愿望落空,连现在的位置都难保。
可事实上这次清查并没有涉及建筑商,他避过了一劫。
虽然这样,他还是如惊弓之鸟般,有人提到清查、资金等问题,就吓得直躲,怕自己的问题暴露出来。
就这样,他开始过上了担惊受怕的日子,食不甘味、寝不能安;妻子就劝他:你的问题要是被查出来,就是吃不了兜着走!还等什么啊?抓紧自首,把钱如数交出去,争取得到政府的宽大,我们还能回到以前那些日子的!你实在不敢,我们去替你交待情况自首,别撑了!
你知不知道自首意味着什么?我的前途,我的官儿,我的局长梦就再难实现了!二十万又不是天大的数字,建筑商不说,你我不说,我又没动工程款,有什么可怕的?袁副局长当然不肯轻易交出去,因为交出去的不只是钱,还有自己的前途。
果然,这股整顿之风遏止了几个局长的为所欲为后,剩下的整顿成为常态,大家渐渐习惯了。
袁副局长开始领着妻子女儿和小外孙女到楼下玩儿,有意无意地接触郑桐书记。
郑桐书记积极响应建国市长的整顿,除了工作外就是下楼转转,和居民们谈谈改革,谈谈名泉的发展,谈谈生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袁副局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以非工作状态接触郑桐书记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