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的,今天就到这里,我回去看看资金的使用和分配的情况。建国市长起身告辞。
建国,别累着自己;有些事儿不脱离大方向,就让下面的人去管吧!送建国到门口时,郑桐书记叮嘱他。
好的书记,我知道了!
...
迁址工程又进行了一个月,天气越来越冷冷,晚上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白天也只有零上十几度;眼看着用不了多长时间,地面结冻就无法施工了。
建国市长最害怕的问题发生了。
作为市长,他不可能整天蹲在工地,甚至连每天过问一次都达不到,因为他是市长。主持一个会议、听一个汇报,可能都会和迁址工程同等重要。
国家第一批支持资金的1.5个亿用光了,老街的迁址却没有什么进展。
刚听完汇报。老街的迁址工程冬季仍然可以施工,因为基础是最先浇注的,强度早已够用了,上面的很多木质建筑是可以迁移的。
但现在却无法施工,因为资金用光了,工人工资、机械设备等费用没有了着落,工程面临即将停工的尴尬。
亏得建国市长在开工时连续去了几次,工人们对他的印象非常好,硬是咬着牙又坚持了一段时间;用他们的话说:
自从国家出政策保护农民工的利益以来,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都不开支了还继续干活干这么多的;也从来没有过这种情况,大市长在工人们面前没有一点儿架子,我们多干这些活儿,不冤枉!
但工程最终还是停工了。
老街原址处拆迁了一大半儿,剩下几个比较重要的店铺,有的拆迁了一半儿,剩下屋脊和房框儿;有的就差地面没挪过去;更严重的是,有一家药铺需要连同地面整体迁移,现在已经把整栋房子切成一体,下面用铁板托住垫起来,就差开始移动了。
而新址处,很多基础裸露着,等待房框迁移过去,刚挪过去的等待着加固和完善,一片未完工程林立在那里,看着就让人心急。
更着急的是被迁址的这些商户,他们有的高价盘下来的店,有的是秉承祖业几代了,还有的刚花了大价钱修葺完房屋又被迁移的;这里算是半个旅游区,他们都有生意要做,都指望着这里出钱养活家人、还债和赚钱呢;可工程施工才一半儿,就给撂这儿了,就算有的商户房屋没有动工,或者有的商户已经迁移完毕,但整体没有形成格局,处于施工状态,有谁来旅游?有谁来买东西?
商户们看在眼里急得火上房,他们联合起来找到建设局,要求抓紧完工;资金的事儿建设局无权解决,只好上报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