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开一个新案子。”
江远说的轻轻松松,转头亦是轻松的看向李泽明和王志豪,道:“咱们说说这个牛场的案子?”
“哦……好的。”王志豪松了一口气,开始介绍牧健牛场的情况。
他在这里介绍着,李泽明有点意识到什么,后退两步,找到牧志洋身边,低声道:“咱们这是现场办案了?”
“是。大家刚来都好奇这个。”牧志洋一次回答了李泽明的全部问题。
台上的人说着话,台下的人,也是小声的讨论着。
王志豪很快介绍了案情,就点点头,往旁边一站。
“不是熟人作案吗?”有人直接就喊了出来。
“我们只调查了牛场主的人际关系,牛场内的其他人,正在调查中。”王志豪回答。
一问一答,跟江远最初问的基本类似。
“熟人作案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有人仰首道。
“确实如此。”
“痕迹检验怎么说?”
说到痕检,李泽明就站了出来,道:“牧健牛场的位置比较偏僻,有独立的进场道路,是沥青的铺装路面,大约100米左右。有独立的院落,面积不大。养牛场有两个大的牛棚,基本是封闭空间。对牛场的前后门做勘查后,没有发现撬门的痕迹,也没有后配钥匙开锁的痕迹。”
原装钥匙开锁和后配的钥匙开锁,痕检都是能够分辨的,主要是润滑度不同。特别是新配的钥匙,往往会对锁具造成划痕。
“牧场的院墙,也没有攀爬的痕迹,窗户也没有强开的痕迹。基本可以认为是自然进入。”李泽明说的颇为肯定。他虽然没有做现场勘察,但现场勘察的人都是他的手下,相关的照片和视频也都是合适的。
“自然进入的话,大概率就是熟人作案吧。”大家都不是小白兔了,看着这个案子,“刑感”首先就是倾向于熟人作案的。
至于说,要在无痕迹的状态下完成自然进入,方法自然也是有的,但都是窃贼们不太会实行的。
最常见的是趁着房门未锁而入的,这不符合牛场的管理制度,其次,也可以是随车进入,偷偷留在牛场内,再等晚上行窃,这种模式虽然不能排除,但难度和要求显然上了一个档次。
而就牛场的这个情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根本不用这么麻烦。
就算是小偷,也是选择性价比策略的。能简简单单的把东西偷了,谁愿意熬一宿啊。
“25个人的人际关系的话,咱们这么多人,查一下也很快的。”有善解人意的,此时就主动提出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