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
“就怕朱佑樘看不懂朱见深的深意,毁了君臣相持的平衡啊。”
朱棣的脸立刻变了,
“完了!你这么一说,那八九不离十了!”
……
大明·孝宗时期
朱佑樘有些忍不住笑意。
“这……咳咳,说的太过了。”
“其实父亲做的也很好,只是那些无用的弊政太多了。”
张皇后看着得意的皇帝,微笑道:
“仁德圣主,尧舜之君。”
“陛下也算圆了愿望了。”
朱佑樘忍不住了。
“哈哈哈哈!”
……
【朱祐樘一继位就效法当年的朱见深,把他父亲晚年留下的弊政大刀阔斧地加以解决。】
【首先是把那帮国师、法王给赶走了,并处死了最受宠的和尚继晓。】
【然后,把梁芳下狱,把李孜省流放,将万安罢官,先后驱逐了一千多个名声不好的大小官僚。】
【这些事儿都做完之后,又起用了一批史书上所称的“正人”。】
【就是公认品德高尚的官员来治理国家,例如刘健、王恕、谢迁、徐簿、刘大夏、李东阳,等等。】
【同时还特别勤政,除了坚持天天上早朝,弘治十年(1497)还增加了午朝,开辟了文华殿议政。】
【利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探讨治国方略,努力听取臣下的意见而不独断专行。】
【从来不用“廷杖”来处罚臣下。】
【每天批阅奏章到很晚,从来不让宦官代劳。】
【勤俭节约,不修宫室,不近女色,专宠张皇后一人。】
【可以说,朱祐樘在竭尽全力做一个历史上一直流传的那种理想君主:仁慈、勤政、品德高尚、从谏如流。】
……
大汉·文帝时期
“天真……”
刘恒直接下了断定。
刘启有些不明所以。
“阿父,这都是明君之像啊?”
“这有什么不好吗?”
刘恒看着刘启,叹口气。
“你还没坐上这个位置,所以你还不懂。”“明君的表象从来不是这些外在。”
“而是兼明天下。”
“天下之势,顺其而行。”
“明朝君臣对立之势已定,这条路不是他想不走就能不走的。”
刘恒看着天幕。
“他不走,那些文官也得逼着他走。”
……
【朱祐樘跟朱见深一样,是一个严格按照帝国储君培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