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了,何况闹出边境骚乱还能升官善终。
这怎么看这皇帝都是四个字。
昏庸至极!
“这也能是宪宗?”
……
【最初梁芳等人介绍了李孜省、孙道玉、继晓等几位道士、佛僧。】
【继而发现道教、佛教都有很多支派,尤其是藏传佛教的体系极为宏大。】
【朱见深毫不吝啬,都不亏待,一律大取国库供养。】
【僧继晓建大昌寺,强拆了数百户民居,耗费国库数十万两,遭到严重弹劾。】
【不过僧继晓还只是宪宗朝大办法事的一个小小缩影。】
【明宪宗大封真人、法王、佛、国师不计其数。】
【计有佛教的法王四百三十七名、藏传活佛七百八十九人,汉传禅师一百二十人。】
【道教的真人一百二十三人。】
【这些神仙无不需要像僧继晓一样强占民居、耗费国帑来修建宏伟的寺观。】
……
{成化一朝名声不好不是没有原因的。}
{朱见深就属于那种要用一生治愈童年的人,就是他治愈童年的连锁反应弄的太大了。}
{自古以来,君臣交锋是有一条暗线的,这条暗线就是宗法伦理。这是一个自主性很强的束缚。}
{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会不断去突破这种束缚。}
{但他们的每一次突破都是对社会正常秩序的冲击,更是对最高权力掌握层的慢性腐蚀,所谓慢性病,就是这样越来越深。}
……
【如果这些佞幸真的只是贪钱恐怕都是其次。】
【真正最可怕他们彻底触动了天下官员的底线。】
【这里要提那名叫李孜省的道士。】
【其实他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道士,而是布政司的小吏。】
【不过打听到朱见深宠信僧道后,就恶补道法,并向宠阉梁芳、钱义贿赂重金,推荐给了朱见深。】
【结果朱见深一见他大为喜欢,于是绕开人事系统,直接下特旨授予上林苑监丞】
【不久又连续升为右通政使、左通政使,成为行政系统中梁芳等人的一颗钉子。】
【李孜省总结自己的仕途,觉得多亏了朱见深特旨授官这一关键步骤。】
【他没有科举功名,这辈子都当不了通政使这样的朝官。】
【梁芳等也觉得有科举这个门槛,非常有碍于他们提拔自己人。】
【于是李孜省与梁芳等商议良久,力劝朱见深设立了“传奉官”这一制度。】
【即绕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