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的……这就足够了。”
朱瞻基低下头,泪珠自脸颊划过。
气氛一片沉寂。
“够你嘛个头!老子还没死呢!”
一声大喝自苑门处响起!
“你这人说话现在怎么这么冲啊?”
与之同时而起的还有一道几分埋怨的柔和女声。
早就转身回头的朱高炽一瞬间就看愣了。
“娘……”
苑门处。
朱棣呲牙咧嘴的揉着耳朵。
身边,穿着后服的妇人正微笑看向这边。
……
【在讲他明宣宗之前,得先讲清楚他脑袋上的一个污名。】
【蟋蟀天子。】
【在明清的许多史料里,明宣宗玩蟋蟀的爱好造成了恶劣影响。】
【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里绘声绘色的讲过明宣宗命大臣况钟去苏州强征上千只蟋蟀的“恶政”。】
【到了野史《明朝小史》里则衍生出了为征用蟋蟀闹出人命的故事。】
【聊斋志异里的《促织》则把这类为征蟋蟀害死人的桥段加工到无比虐心。】
【明宣宗喜斗蟋蟀不假,宣德年间流传下来的瓷器里有独特蟋蟀图案的珍品,可见确实是大爱。】
【但有没有闹到民不聊生的地步?】
【《明朝小史》距离明宣宗在位时已隔了三百多年,《促织》更是百分百小说。】
【而最直观的证据则是在各类笔记里为明宣宗强征蟋蟀的况钟。】
……
天幕上。
一名穿着官衣,留着长须。
面容清正的官员石像正伫立着。
下方的石台刻着金色楷书。
记叙着他的功绩。
……
【况钟,中国历史上出名的清官能臣。】????【其病死在苏州任所后,灵柩运回江西时,“民多垂泣送其柩归”】
【苏州府所属七县都为他立了祠堂。】
【1956年昆曲《十五贯》上演后,况钟的清官之名享誉全国。】
【都闹得民不聊生又怎么能流芳千古?】
【所以可以确认的是,明宣宗这个日常生活爱好是被后人特别是改朝换代后的清代笔记,人为夸大了。】
……
{与包拯、海瑞并称三大青天的况钟。}
{况钟还是苏州城隍。}
{苏州城隍庙的城隍爷有很多人,第一个是春申君,再有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范仲淹、文天祥、周忱、况钟、任环、张国维、汤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