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义,他没想过。
李贽总结性的说道:“诚然,苟且的活着,或者为大德高义而死,是不同的选择,苟且的活着,蝇营狗苟一生,是憋屈的、耻辱的、唯唯诺诺的、蛇形鼠迹的、劣迹斑斑的、被人唾弃的;选择大德高义而死,内心是光明正大的、是熠熠生辉的、是光明磊落的,更是光耀千古的。”
“光看贱儒的言行,咱大明的历史就过于苍白了。”
“很好。”朱翊钧看着陈末,笑容极为明媚。朱翊钧想到了洪承畴,为了鞑清江山,洪承畴可谓是拼尽了全力,然后被乾隆给编到了贰臣传里。
连鞑清这帮建奴都清楚,贰臣贼子是要被唾弃的。
“你们这个宗教对人的异化,写的很好,理解的非常到位,去草原吧。”朱翊钧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去忙自己的事儿去吧。
气节是气节,和宗教逃避现实苦难,完全背道而驰。
在林辅成和李贽走后,朱翊钧拿着手中的逍遥逸闻说道:“大明也到时候了,让官员和学者这个身份区分开来。”
朱翊钧在纵容风力舆论,在纵容杂报的思辨,其实在纵容对压迫的抗诉,这里面自然包括了国子监、翰林院,阎王爷们对下的压迫。
大明的官场上,是学者和官员身份重合在一起的,无论是对学术,还是对官员,身份的不明确,导致了儒家异化为儒教,形成了类宗教性质的压迫。
朱翊钧已经在不断的对儒教去神圣化了,将兖州孔府打倒,解救孔夫子就是去神圣化的第一步,矛盾说、公私论、生产图说、阶级论是第二步,区分身份是第三步。
让学者回归学者本身的身份,把学者从官员的身上扒下来,学者和官员身份的二合一,就决定了权力一定会对人异化,因为官员,既掌握了现实权力,又掌控了虚妄彼岸的释经权。
这一步很困难,因为自古以来都是如此,但朱翊钧其实已经暗搓搓的迈出去了这一步。
“格物院的五经博士?”王谦是个官员,而且爹是廷臣次辅,对这方面相当的成熟,陛下一提起来,王谦立刻就知道了陛下其实早已经出发,比林辅成和李贽指指点点要早得多。
朱翊钧面色复杂的看着这个王大公子,他带着几分唏嘘的说道:“王谦啊,你很聪明,反应很快,但要把聪明用到正地方去,千万不要步了严世蕃的后尘啊,你爹他能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一点都不容易。”
“好不容易当初和俺答汗议和的历史包袱,随着俺答汗被斩首示众,才放下当初的一切负担,重新出发。”
“你可别把你爹的名声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