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讲的意思,这是权力的一部分。
高启愚手里拿着一本奏疏,这本奏疏不是他写的,却需要他呈奏陛下,他犹豫了下,还是出班俯首说道:“陛下,臣有要事禀报。”
“呈上来。”
冯保把奏疏放到了御案之上,朱翊钧看完了奏疏。
这才刚刚迎接大明军凯旋的第二天,当然没有人在这个时候,让高启愚从荣耀到声名狼藉,这本奏疏里讨论的不是倭国,而是南京国子监选贡案。
国子监归礼部管,沈鲤把这份功劳给了高启愚,让他坐稳位置。
大明迁都之后,国子监分为了南北两院,北京的国子监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虽然有问题,但算不上严重,尤其是万历维新,几次三番的整改,北院仍然有各种牛鬼蛇神作乱,尚且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南京的国子监的问题就十分严重了。
去年十月,南院爆发了性质极其恶劣的选贡案。
国子监入学通常由两种方式,第一是举人参加会试名落孙山,可以入国子监就读成为监生,也可以到吏部报备,寻求出任地方教谕、前往云贵川黔等地充任流官等;
第二就是选贡,凭成绩考入国子监,这个考试的难度极高,通常是各地最优秀的秀才。
除此之外,其余都是极小比例,比如有纳贡,有些人就是想弄个等秀才身份的监生当当,可以费重金进入;
比如恩贡,就是大明皇帝特许恩典,让大臣的子女免试入学,但这种情况极少,多数都在北院。
“朕看了半天,南院这个选贡案,就是既想入国子监成为监生,又不肯钱做自费生,而南院从祭酒到学正,配合把一些势要豪右、乡贤缙绅之子,单列名册入学?”朱翊钧看这个案子有些迷糊,甚至有些不确认。
他不敢说学富五车,但大臣们的奏疏还是能看得懂的,但是连起来,事情有些离谱,以至于朱翊钧怀疑自己理解错了。
“陛下圣明。”高启愚端着手一言难尽的说道:“就是陛下理解的那样,他们还给这种入监的方式取了个名字,叫优贡,由地方各地的学正、教谕、府州县官推荐,可免试入学。”
“而且选贡案的案情有些复杂。”
“这不是在造反吗?!”朱翊钧反复看了半天,确认这就是造反。
恩贡,这可是他这个皇帝的权力,恩荫大臣子女进入国子监,是一种恩赏,他作为皇帝,一年恩贡不了五个,南京国子监,居然搞出了选贡之外的优贡,单列名册入学这种荒唐事儿来,这就是在从皇帝手里夺取恩贡的权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