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在了堂妹头上。
丹菲低下头,腼腆笑道:“二姐过奖了。妹子初来京城,哪里知道什么花宴?只是在北地,没有见过着个藤萝花,看着很是喜欢,才一时兴起。若是不合规矩,还请二姐教导。”
“哪里有不合规矩之处。”二娘道,“只是在赞你别出心裁罢了。原本我还担忧你,想你父兄新亡,你怕是平时都整日在屋里流泪伤神,或是为二叔和大堂兄在佛前祈福。现在我终于松了口气,不用担心你哀毁过度了。”
这已是明着指责丹菲不孝了。八娘心急,当即就要反驳,却被刘玉锦扯了扯袖子。
“相信她。”刘玉锦低声道。
丹菲认真地听二娘说完,歪着头想了想,对二娘道:“二姐,大伯官拜员外郎,是文官,对吧?”
“正是。这又如何?”
丹菲叹了一声,面露苦涩,却是坚强一笑,“那二姐怕是有些不了解武官家眷。刺史虽然是文官,却是从校尉做起,靠着战功升上去的。我们二房,是武官之家。阿爹与我说过,武官之家,男女各司其职。男人在外拿命拼功名,女人掌家理事,抚育后代,不让男人有后顾之忧。若是男人不幸身亡,家眷们该做的,就是痛哭着将他下葬,然后抹去眼泪,打起精神来,好好地继续过下去。眼泪、哭泣、沮丧和哀伤,这并不是祭典亡者的最好的方式。阿爹是为了守城而战死,阿兄是为了给百姓杀出一条血路而阵亡。我,作为一个踏着他们鲜血铺就的道路逃出蕲州,回到长安的女儿,我当然哀伤,其实我依旧每晚都在被子里哭泣。我敬爱我的父亲和兄长,但是不论我做什么,都无法令死者复生。可是我也在努力,努力地像一个武官的女儿一样,像我的父兄一样,勇敢坚强地继续我的人生。二姐,这份感情,你明白吗?”
二娘懵了,事实上,在座的所有女郎们都有些懵了。二娘没想到自己随便挖苦了几句,竟然能引出这么一大段激情荡漾的回应。眼前的段家五娘依旧楚楚柔弱,双目含泪,可是她刚才的话,好似一串耳光甩在了自己的脸上,打得她无地自容,顿时觉得自己无比浮浅。
扑哧一声笑,是段三娘段宁瑶发出来的。她今年十六,倒生得珠圆玉润、眉清目秀,只是嘴唇像父亲,有些厚实。她大概也对自己这个缺陷不满,随时都抿着嘴,又不苟言笑,显得颇有些清高冷漠。
“三娘京城里有些才名,平日爱吟诗作词、弹琴作画。”合欢昨日是这么说的,“去年曲江诗会上,有人拿了些诗作请人评赏,三娘用男子署名的一首《陌上听风》名列榜上前五,还被中书舍人李俞李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