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后,演戏小说必将国人竞相追阅,然书市之上,类似书籍寥寥,仲兄就没想过做什么?”
至此,他的来意已经呼之欲出。
仲宗典知道上赶着不是买卖,依旧在拿捏,装糊涂道:“所谓书商,无非以书逐利,奈何即便通俗小说放开,当今文人也以写正统诗文为乐,少有创作难登大雅之堂的通俗小说……此事,难难难啊!”
显然,这是在自抬身价。
“哈哈,既无人写,我此来,正是邀请仲兄操刀,写一部通俗小说,届时,定能填补稿源之缺,解百姓读书之渴。”洪应亨目光灼灼看向对方。
仲宗典早已不是热血上头的小青年,会被忽悠,慢悠悠喝了口茶,没说答应,也没说不答应,继续拉扯:“鄙人才疏学浅,没写过通俗小说,恐怕难当重任,洪掌柜就没问一问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等人?”
“仲兄何必自谦?我来找仲兄,自是认定仲兄最好,只要仲兄肯写,价钱好说。”
洪掌柜咬咬牙,伸出五根手指:“我愿出到这个数字,等书籍销售,若是反应良好,更愿给予一定分成。”
仲宗典眼睛一亮,这诚意已经很足了,不过还是做出勉为其难的样子:“既然如此,那我就试试?”
当然,人家这么优厚的条件,他也要展现些本事出来:“其实,洪掌柜看法是对的,你道庄育清、荣才林、李公孺、代宗启四人如何?”
“如何?”
“庄育清真心反对通俗小说,跟不上时代,注定会被淘汰;荣才林上谄下傲,如今想写通俗小说,却放不下架子,好似写通俗小说已经是对读者恩赐一般,我断定此人成不了;李公孺性情谨慎,却有些小家子气,混口饭吃容易,大红大紫却不太可能;代宗启此人,眼光有,脑袋也足够清醒,可唯独文笔不够,以往拿着忠孝模板,写一写那些忠孝小说戏剧尚可,如今通俗小说就不行了,已打算重走科举之路。
而仲某不才,恰恰文笔够了,又愿意放下身段……”
仲宗典挺直胸膛,当仁不让道:“我题材已经想好了,就以《精忠录》为蓝本,创作一部叙述岳武穆业绩的小说,模仿《水浒传》演义风格,以史为纲,补史之余,将正统之史通俗化,补以个人想象、见解,以成小说。”
“好好好!”洪应亨听闻这话,当真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仲宗典此人清醒、理智,此次也没有随意发挥,拿出以往最拿手的忠孝部分,又肯放下身段,转变为演义风格,我对此书大有信心。’
他信心大振,走之前,还送上了一个礼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