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人,写此类愚忠愚孝小说的,通俗小说的发行,直接触动他们利益,这才会赤膊子上阵。
此一事后,墨香馆掌柜状告这些文人;这些文人也去府衙状告墨香馆,检举揭发,说墨香馆违背朝廷法令,应当严惩。
——京师督察院、应天国子监刊发《忠义水浒传》售卖不假,代表了官方认可,但暂时的确还没有明文律法。
双方都要官府评理,此事也不好论断,蒲知府便决定在十日之后公开审案,并请百姓来听,将此事作为一个典型。
同时,因为当下形势,北方地区夏收减产,城中百姓又有囤粮趋势,粮价价格再度开始上涨,这也是一石二鸟之计,转移百姓注意力。
此事在有意宣传下,很快传得沸沸扬扬,在淮安府城中引发极大关注。
……
这日傍晚,西巷胡同。
方临晚上回家,明日轮休,一家人吃着饭,随意说着闲话。
“临子,那个张大狗你还记得么?就是那天晚上去欧夫子家……那人?”方母没说出‘偷’字。
“自然记得,怎么了?”方临问道。
“那人如今成个卖货郎了,那天过来感谢欧夫子,欧夫子给他出的主意、本钱,如今,每天就背个篾箩子,里面装着针线、顶针、花夹子、糖粒子、哨子等等女人小孩的东西,跛着脚一蹦一跳走街串巷,最多的是去府城下的村里,有时也会来咱们胡同。”
方母说着:“他的东西不贵,也适用,名声挺好,那天他过来,欧夫子在教书,欧夫人去买菜了,我还拿来椅子让他坐,泡了芝麻豆子茶……”
“对呢,后来有次,我拿了两件需要的东西,他都非不收我钱。”田萱也是说着。
“听说,他家日子如今也好过些了,妻子也病好些了,又养鸡、养鸭……这人是个勤快、能吃苦,又实诚的。”
方母随意聊着邻里家常,很快,话题又说到明天安排:“对了,明天就不去看戏了吧?咱家也去看知府大人审案,就是那个打砸书肆的案子,说是还有什么辩论大会。”
“行,我在码头都听说了,去看看也好,还不花钱。”方父点头。
“要说这事,明天我也在堂里。”方临忽然说道。
一家人闻言都是看来。
“是这样……”
蒲知府想将这个案子办成典型,决定后续城中通俗小说售卖与否,便决定在断案同时,邀请书商、邀请文人辩论,刘掌柜是轩墨斋掌柜,也在受邀之列,商量后带上方临过去。
“那就更得去看看了。”方母拍手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