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常见。
楚飞没有立即研究高级药材,而是翻出了“薄荷”的资料。
薄荷,是很常见的普通药材,其药性等无需多说,都被研究的很透彻了,分子成分都被研究的一清二楚的那种。薄荷的药性也早就有定义了:辛散。
但选择薄荷的目的,是为了构建流形,或者说“模拟”。
然而问题来了,怎么用数学去模拟药性?这不是简单的物理特性,用数值就可以了。
药性,说起来颇有一点唯心的味道。
好在炎黄文明的传承,在这一刻发生了作用。
“辛”是什么?本意是一种不大的刀具,也引申为一种刑罚,这种刑罚是针对面部的。
所以“辛”和“辣”是不同的。味辛,上头啊。
“散”的意思就简单了。
所以薄荷的药效解析起来就是:如同一片片细小的刀片分散开来,将病痛刮掉,从眼耳口鼻的位置带走;因为是将病痛刮掉并带走,所以“性凉”,因此薄荷的这个药性,体虚的人不能用。
所以,薄荷对人体的药效逻辑就有了,就可以用数学去模拟薄荷的药性了。
而如何“模拟”,在大数据修行的功法中,就有实例——每一部功法都有一个核心,整部功法都是在模拟这个核心。
思考中,楚飞迅速构建了薄荷药性的流形:薄荷流形1.0。当然,第一版问题肯定很多,这需要不断修改、迭代。
在构建流形的过程中,楚飞对药性又有了根本的认识:药性,是切实存在的,但又不是单纯的物理特性。
药性,更类似于所谓的“人性”,存在、却又不存在于单纯的物质层面;也许药性本身就是一种超维属性。
但药性又不是凭空来的,是药材中各种成分组合后,搭配出来的。或许,药性本身就是一个“拼图”。
在传统的药方中,多种药材的搭配,也许就是一种对流形(法则)的应用。
老祖宗们或许没有当前的科学思维,但老祖宗的智慧也许已经认识到利用流形或法则的途径。
楚飞一边思考,一边构建更多的药性流形。
一开始很生疏,构建的药性流形漏洞百出。但随着楚飞不断构建、不断积累,甚至也在不断研究各种数据、经验、实例等,楚飞正在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成长着。
在不断向前研究的过程中,也不断回头梳理已经构建的流形。
当楚飞再一次回头梳理的时候,看着多次迭代却依旧不满意的薄荷流形,却灵机一动,将细小刀锋结构,换成了冰水混合的逻辑,并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