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沙雕。”
沙雕……
某个刚刚开口的研究员看向楚飞的眼神有点不对劲了。
然而楚飞才不管这些呢,还在解释中:“我仔细看了下我们这里的复杂算法,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载体。
如同作画需要纸张一样,这种复杂模型的运行也需要一个承载逻辑。
这个就是以黎曼几何为核心构筑的黎曼几何空间,用这个空间去模拟时空。这个做的很好,至少我暂时没有发现问题。如果有,就是对超三维世界的描述还不够,但运行一个太阳系模型却绰绰有余。
出问题的就在太阳系模型。
一般认为,太阳系模型中,恒星、也就是太阳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然而实际上,太阳系的中心点不是太阳的中心,反而是在太阳表面4.6万公里左右的位置。
为什么说是“左右”呢,因为太阳系内天体太多了,天体和天体相互影响,太阳系的中心点时刻都在变化。
甚至因为引力问题,太阳本身也不是一个标准的球形,所有的太阳系的天体都不是标准的球形。
这是时空法则引起的必然现象。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了地球上环境每一天都不同。
如果我们强行消除这种变化,固然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复杂算法的逻辑,但当计算精度不断提升的时候,提升到亿分之一的精度时,就会报错。
亿分之一的精度参考了4.6万公里和太阳系半径的比值。我昨晚做了几个精度测试,基本验证了。
亿分之一的精度,平常当然是用不到的。但在科研领域、在高精尖领域、尤其是在向超三维世界冲刺的时候,却经常触碰到、甚至超过。
一两个数据出错,计算机也许可以自动纠正。
但是当计算机的算力达到京级算力时,当计算的数据高达pb级时,几乎每秒就能出现一次以上的报错。
所以,我想现在的复杂算法计算机,一旦精度达到亿分之一,最多三秒就会进入保护状态。”
楚飞说完了,大家却沉默了。
好一会,魏巍崖开口了,“你说的对,确实是这么个情况。但问题是,如何解决?
我们想过更换双星系统、简化核心数量、或者继续增大核心比例、或者降级成为木星和星环结构、甚至想起中子星系统,也曾经想要借鉴电子云结构等等,全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实际上不仅仅是我们,其余研究复杂算法的团队或组织,都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甚至我们的研究精度还是名列前茅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