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如果你想参加科举,就必须得懂得写策论,若是连策论都学不会,那也不用再奢望能参加考试了,还是趁早回家吧。
所以基本上每位进学的学子都会在这方面下苦功夫,他们可以不会吟诗作对,但绝不能写不好策论。
而想要将策论写得精彩也极难。
或者说,想要在一堆才华横溢的文章中成为那个更加闪亮的显眼包,好能一下惊艳所有考官的眼,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
就连池梨,也不能保证自己所做策论一定好。
还是那句话,世界之大,总有比她优秀还比她努力的人存在,所以她能够做的只能拿出自己最好的水平作为答案上交。
一共五道策论题,一题比一题经典。
其中一道就是困扰了广大学子们千百年的难题,治水。
实话说,现代那些各种有关于治水的先进原理跟技术池梨并不懂,哪怕九年义务教育时老师会教一点,但你要求学生真的对里面的各种知识了如指掌,除非人家本身对这方面有兴趣,有特意去了解过才行。
至少池梨翻遍了几位现代宿主的所有记忆,都没能了解到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她当然知道各种著名治水工程叫什么名字,但也仅此而已了,这些工程具体是什么作用原理,起到什么有利作用,带来什么经济效益,又有什么优缺点,她可能略微知道点大概,再多的就一问三不知了。
所以池梨对于治水的了解大多数是在这个时代里现学的,好在她在这方面并非全无优势。
作为一条鱼,她比人更加了解水,懂得水的走向,水的威力,还有各种隐藏在地下的暗道等等。
所以她的答题角度也略微与常人不同,并奇异地竟是具备极高的可行性。
此时的池梨却是不知,本次会试的考官之中就有两位正好是曾经参与过,或者正在参与本朝治水工程的大臣,他们本能地对于这方面的事物较为关注,所以一看见池梨所写的那篇文章,虽不算惊为天人那么夸张,但也被她的精妙角度开辟了新思路,所以对她极为赞赏,不仅给了个极高评价,还极力推荐给其他同僚。
有了这个好开头,他们连带着去看池梨所写的其他文章,也被其文采所折服,最终池梨的卷子被分入“优”的那一堆中,被呈现在主考官面前。
除却治水这种经典题,桑农,时政,经济等相关策论题也依次出现。
这些都是池梨一直重点关注的方面,自己联系策论时也大多琢磨这些经典题型,所以她也算是另类地押中了题,还一压中多,所以作答起来依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