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的街道上行走,发现道路丝毫没有泥泞,平整的很。
锦州府有传统四大行业——钱庄、粮栈、典当、烧锅。
钱庄尤其多,走不多远就有一家。
什么富裕和、锦泰隆、德胜和……
看的赵传薪手痒痒。
当然也仅仅是痒痒一下,不会真的动手。
这些钱庄,有的是独资,有的是合资,每家的开办资本都很小,少的仅有八九千块,多的也不过一两万小洋。
赵传薪就算提了一条街的款,或许还没有一家洋人银行拿的多。
况且这多半是国人的钱庄。
除此外,辽河平原土地肥沃,是重要产粮区,所以粮栈多。
俗话说:拉不败的三座塔,填不满的锦州城,说的就是锦州城是粮食的重要中转站,无论载来多少粮食都不够用。
粮食多,便滋生了烧锅行业,即烧酒。
赵传薪以前在鹿岗镇就听说过锦州府的“兴济涌”、“益隆泉”和“同盛金”三家烧酒。
其中以同盛金最为出名。
看见了同盛金的店铺,赵传薪直接钻了进去:“你们店最好的烧酒,给我来十坛。”
他不好酒,但是他有收藏癖。
假如他侥幸没浪死在战场上,活到了二十一世纪,岂能没有收藏百年的老酒拿出来显摆装逼一下?
无论洋酒还是白酒,他都收藏了一堆,分布在各个宅子里,就连天上飞都藏了不少。
待买了酒出门,两人走到小凌河附近。
赵传薪又看见了一家叫“原合盛”的点心铺子。
二话不说,又钻了进去。
一进屋,巴雅尔孛额鼻子里便嗅到了浓郁的糕点香甜气息。
赵传薪是老餮,当即拍着柜台吼道:“喇嘛糕、槽子糕、芙蓉糕、白皮酥、小杂拌、炉果……都给我包一份。”
到了关外各地,衣食住行赵传薪可谓是门清,哪有好东西可谓是如数家珍。
出门后,沿途买了卤猪蹄,炸芊子,白丸子,水馅包子,最后在一家卖虾油小菜的摊子前驻足,要了几碟小菜和两碗粥坐下来吃。
摊子就在广济寺塔西边。
等小贩盛粥的时候,赵传薪见巴雅尔孛额一直盯着照相馆,就笑:“待会儿带你去照相,好留作纪念,等你死了,你的亲人好友还能有个念想。”
“……”
这话他妈的怎么说,咒人呢?
巴雅尔孛额也不跟赵传薪见识,摇头:“照相我知道,可我一把年纪了……”
赵传薪指着一个携着女伴的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