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他犯的事太大了。”
杨秀才是杨玉树的绰号。
知道他是“总瓢把子”的人,暗里都管他叫秀才绺子或者秀才胡子。
杨玉树回道:“镇台大人,孤雁是杨某的干儿,不如放他一马,牛家的货物,定当如数奉还。”
诚明冷笑一声:“本官不是在和你商量,本官的话,就是军令!”
杨玉树回头看看己方人马,豪气顿生:“今天镇台就当给杨某一个面子。”
诚明不跟他废话,对属下道:“准备,进攻!”
之前,打孤雁的时候,诚明是以多打少。此时,面对杨玉树的人马,却是以少打多。
另外,杨玉树手里竟然全是崭新的洋枪,数不尽的弹药,那些绺子仗着这些枪支弹药,竟是士气大振。
诚明所部不支,只好率众撤退。
他心里存着一口恶气。
想自己堂堂步兵统领,却拿一个山贼没有办法,这是无法忍受的。
难道就任凭这些绺子胡作非为吗?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
……
鹿岗岭村。
诚明来此之时,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村口,依然有几条狗放哨。
只是这次不大一样的是,那些狗都有了新窝。
木头板子钉的狗窝,里面铺了厚厚的草垫子,还有个帘子挡住了进出口,能够拦住呼啸而凛冽的西北风。
依然是在狗咬的时候,马上就有骑着马的保险队成员快速出现。
见是诚明,那人点了点头,带他直接来到赵传薪的家。
赵传薪正在门外,给一群小鼻涕娃做灯笼。
从盛京他带回来一些玻璃罐子。
他用细铁丝儿绑住了罐子的上沿,再系到一根木棒上,里面坐上一根蜡烛。
玻璃罐子防风,而且透光,夜里尤为明亮。
诚明见赵传薪做好一个,就递给一个鼻涕娃,那鼻涕娃便兴高采烈的拎着灯笼在没有篱笆的院子里转圈撒欢。
这一幕很温馨。
他上前开口道:“玻璃制品,洋蜡,这些东西挺贵,你就这样拿给一群孩子玩?”
赵传薪抬头,见竟然是诚明,倒是微微有些惊讶。
旋即说:“这算啥?快乐才是无价之宝。你等会,还有俩,我都做完再说。”
必须做完,不然有的娃子有灯笼,有的没有,没有的肯定会着急上火。
他把所有灯笼都做完,这群鼻涕娃提着灯笼嗷唠的就跑了。
赵宏志边跑边回头喊:“叔,蜡烛烧没了咋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